夕阳西下,榆木川的晚风带着草原特有的腥膻味。64岁的朱棣躺在临时搭建的营帐里,这位叱咤风云的永乐大帝此刻面色灰白,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他刚刚结束第五次北征,却在返程途中突然病倒。随行的杨荣跪在榻前,看着这位曾经意气风发的帝王,如今连说话都显得吃力。
![]()
"陛下..."杨荣刚开口,就被朱棣抬手制止。这位跟随朱棣二十余年的心腹大臣立即会意,俯身凑到皇帝耳边。朱棣用微弱的声音交代着后事,每说几个字就要停下来喘息。帐外,侍卫们依旧在巡逻,没有人知道大明的天就要塌了。
杨荣听完朱棣的交代,立即召集了几位心腹大臣密议。他们都知道,此刻南京城里,汉王朱高煦正在暗中集结兵力。若是皇帝驾崩的消息传开,势必会引起一场腥风血雨。夜深人静时,杨荣命人将朱棣的遗体封入一个特制的锡桶中,桶内填满香料,以防气味外泄。这个决定看似大不敬,却是当时最稳妥的办法。
![]()
黎明时分,一支看似普通的车队悄悄离开了军营。杨荣亲自带队,日夜兼程往南京赶。为了掩人耳目,他们选择了最偏僻的小路,每到一个驿站就更换马匹。随行的侍卫都是精挑细选的死士,他们甚至不知道车上装的是什么。
与此同时,南京城里的太子朱高炽正在东宫处理政务。这位体态肥胖的太子虽然不善骑射,却有着过人的政治智慧。他隐约感觉到弟弟朱高煦最近动作频频,但表面上依然保持着一贯的温和态度。每天清晨,他都会准时出现在朝堂上,仿佛在等待什么。
当杨荣的车队终于抵达南京时,朱高炽立即秘密接见了他。听完杨荣的汇报,这位即将继位的太子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悲伤,而是立即着手安排登基事宜。他首先控制了京城的防务,然后才派人通知汉王朱高煦入宫。
![]()
朱高煦接到消息时正在府中与心腹密谋。当他得知父皇已经驾崩多日,而自己竟毫不知情时,顿时面如死灰。这位曾经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汉王明白,自己已经失去了最好的机会。最终,他选择了臣服,参加了新皇的登基大典。
就这样,一场可能动摇大明根基的政变被消弭于无形。朱高炽顺利继位,改元洪熙。而那个装着朱棣遗体的锡桶,则成为了这段历史最隐秘的见证。杨荣等人的果断行动,不仅保全了朱棣最后的尊严,更避免了一场可能爆发的内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