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忽然说手机碎屏,让我转两千应急,认识才俩月,这已经第三次。
![]()
![]()
凌晨一点,兄弟群里跳出这条消息,后面跟着一排+1。
我盯着屏幕,心里咯噔:又一轮试探开始了。
不是抠,是数字太眼熟。
去年相亲十回,八回卡在“突然要钱”——旅游基金、猫住院、闺蜜生日,理由不重样,金额全落在月薪的百分之十五到二十,像有人提前对过表。
我学乖了,先问用途,再提借条,对方立马“算了,我找别人”,聊天框就此安静。
后来刷到一份刚出炉的婚恋报告,才看见官方盖章:七成八男生都遇过“试探性经济要求”,六成发生在认识三到六个月,平均开口数正是月收入的百分之十五。
敢情这不是巧合,是流水线。
最骚的是新模式。
上周约咖啡,姑娘点单时顺手加了块两百的蛋糕,说是“想测测我们口味合不合”。
我请了,她拍照发圈,配文“日常小确幸”。
第二天介绍人传话:她觉得我挺大方,可以深入。
我听完只剩一个念头——原来体验消费也能当入场券。
心理学者给这种操作起了名:物质诉求阈值。
翻译成人话,当对方开出的价码比你们亲密度高出三成,关系翻车率直接飙到五成八。
换句话说,她敢开口,就已经算好你不会拒绝,或者,不怕你拒绝。
有人怪大环境,说生活成本涨了三成,年轻人把婚恋当风险对冲。
可压力再大,也不是把钱包变成投币口的理由。
![]()
真急用钱的姑娘,会先把账单明细、还款日子一并甩给你;
习惯试探的,只会回你一句“你不信我?
我试过反向操作。
那次她说想给妈买按摩椅,差四千,我直接拉她去看储蓄罐,里头是我俩的旅游基金,存了六个月,合计八千。
我让她一起砸罐,她愣了三秒,说“再想想”。
后来没再提,朋友圈也删了那款按摩椅链接。
感情里,钱不是不能谈,是要谈得明白。
我把工资、负债、每月能花多少,一次性摊桌上,像给项目做预算。
能接受就继续,不能就散,省得互相演戏。
结果反而筛掉一批“只想要惊喜”的人,留下一个愿意一起攒机票的姑娘。
年底我们算了账,全年共同开销只占收入的百分之十四,落在健康区间。
没有谁的付出被当成理所当然,也没有哪笔账变成秋后借条。
所以,当兄弟再问要不要转那两千修手机,我只回一句:
先让她把碎屏照片、维修店地址、报价单发齐,能发齐再谈借钱;
发不齐,你就当自己省了两千,也看清一个人。
爱情通不过压力测试,就别怪现实太狠。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