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第18个城市圈,面积2.97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10万人。长春,如何扮演这个“圈”的中心城市与战略支点?
这需要长春的硬实力,也拷问长春的软环境。
长春都市圈,真来了。
10月9日,《长春都市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经省政府批准印发实施。《规划》开宗明义,明确长春现代化都市圈以长春市为中心,与联系紧密的吉林市、四平市、辽源市共同组成。
![]()
从“城”到“圈”,让长春从传统工业城市跃升为国家开放战略的前沿阵地,其一举一动都与东北振兴乃至国家发展大局紧密相连。
抱团发展要有人当家,做当家人要有真本事。
全国第18个城市圈,面积2.97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10万人。长春,如何扮演这个“圈”的中心城市与战略支点?
这需要长春的硬实力,也拷问长春的软环境。
在发布会上,长春市常务副市长吴波介绍,根据长春都市圈规划赋予长春的功能定位,将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将之一一盘点,长春这个“中心城市”怎么当的答案,呼之欲出。
![]()
首先,是责无旁贷的“主引擎”作用。
长春将围绕新能源、新装备、新材料、新医药等方面培育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打造汽车城、光电城、医药城等重大产业集群,加快发展低空经济、卫星制造及应用、新型半导体、具身智能等一批新赛道产业,推动产业链布局向周边城市延伸拓展,共同提升都市圈产业整体竞争力。
其次,是产业与城市的深度融合。
一方面以城市更新行动为抓手,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公共服务配套,保护利用好历史文化街区,弘扬东北抗联等红色文化,擦亮“汽车城”“电影城”“航空航天城”等城市名片;另一方面高标准建设航空博览城、永春医药城、北湖未来科学城等新兴产城融合平台,提质增效运营高新区、经开区等国家级平台,联动全省壮大文旅产业、会展经济。
再次,长春作为“圈”内“老大哥”,区域协同联动自然得主动一点——
主动加强与都市圈内兄弟城市的规划对接、政策协同和项目合作,共同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协同推动高速公路、城际铁路、物流枢纽等重大项目建设,构建便捷高效的“一小时通勤圈”和现代物流网。
这种协同功能不止在“圈”内,还要向“圈”外,乃至“圈”与“圈”之间拓展。
长春将牵头与哈长城市群、沈阳都市圈等东北重点区域谋划布局产业合作项目,深入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区域重大战略,联合开展招商引资,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项目在都市圈布局落位。
最后,是提升开放枢纽能级。
这个词汇颇有些书面化,但背后是长春舍我其谁的底气——如今,它不仅是连接东北亚五国的经济纽带,更是中国向北开放、深化国际产能合作的战略门户。
![]()
长春将充分发挥区位和平台优势,做强做优长春新区、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兴隆综保区等开放平台功能,提升东北亚博览会、航空展、健博会、光博会等展会能级,持续拓展中欧班列、海铁联运、TIR跨境公路等国际物流大通道,携手兄弟城市共建共享“海外仓”“智慧口岸”和跨境电商服务平台,合力开拓国际市场。
一个现代化都市圈中心城市的行政效率与执行力,极大程度代表了整个“圈”的发展效率。在这一点上,长春做出了令人信服的起跑姿态。
《规划》印发后,长春第一时间启动编制了《长春市落实〈长春都市圈发展规划〉三年行动方案》,将规划目标拆解为60项可量化、够得着的具体任务。
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长春建立了都市圈重大合作项目和重点事项清单。目前,已初步谋划重大项目209个、重点事项72个。
长春现代化都市圈经济总量占全省的67%,也就是三分之二。这与长春的要素聚合力和产业集中承载力息息相关,其意义远超地理范畴。这场从“一座城”的独奏迈向“一个圈”的合唱,在长春的领唱声中,已正式拉开帷幕。
作者:华泰来
责编:秦楚越
编审:裴晶莹
监审:董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