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英伟达CEO黄仁勋在纽约一场科技论坛上的直言,受美国政策影响,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已从巅峰时的95%骤降至0%,将这场由外部干预引发的企业被动退出摆上台面。这组极端数据看似颠覆了大众对英伟达中国业务的认知,但若穿透数字表象,结合政策演进、产品定位与市场动态综合分析便会发现,所谓“0%”并非企业全面撤离的信号,而是特定领域的现状切片,更是一场科技博弈中多方角力的集中体现。
![]()
黄仁勋口中的“0%”,自始至终都锚定在受美国出口禁令管制的先进AI芯片领域,而非英伟达中国业务的全貌。英伟达曾凭借技术壁垒长期垄断中国高端AI芯片市场:H100、A100芯片凭借强大的算力性能,几乎成为国内大型科技企业、AI研发机构的刚需品,2023年时其在该领域的市场份额高达95%,小到算法模型训练,大到自动驾驶算力支撑,都难以脱离其技术支持。
为绕开早期出口管制,英伟达曾试图通过差异化产品维系中国市场,推出A800、H800、H20等中国特供版芯片,通过调整算力参数满足合规要求。其中H20芯片在2024年一度成为市场主力,全年销量贡献超120亿美元营收,仅字节跳动、腾讯两家企业就各采购23万枚,在当时合规高端芯片市场中占据超60%份额,足见其对中国AI产业的渗透深度。
但2025年以来的政策加码,彻底切断了这条合规路径。4月,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突然宣布,将H20芯片纳入需单独申请出口许可清单,并明确许可审批无限期延迟,这一举措直接掐断了英伟达核心产品的对华供货通道。更关键的转折发生在7月:中国网信办就H20芯片存在的远程追踪定位、强制功能关闭等安全隐患,正式约谈英伟达中国负责人,要求其限期整改。尽管8月美国政府象征性批准部分出口许可,但国内企业已对其安全性产生严重顾虑,从金融机构到AI研发企业,均将数据安全置于首位,即便有合规产品可采购,也不敢贸然下单。多重因素叠加下,英伟达在受管制的高端AI芯片领域份额彻底归零,形成了黄仁勋口中“0%”的现实。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归零并非企业全面退出中国市场。从英伟达2025财年第二季度财报可见,其中国市场总收入仍达27.69亿美元,虽较去年同期减少9亿美元,但主要依赖消费级显卡(如RTX40系列)、工业级芯片等非管制产品的支撑。这意味着,英伟达并未完全离开中国市场,只是失去了其最核心、利润最高的高端AI芯片业务,“0%份额”本质是特定领域的技术性退出,而非整体业务的崩塌。
![]()
在纽约的发言中,黄仁勋特意强调两个关键信息:一是中国拥有全球50%的AI研究人员,二是伤害中国的政策最终会更伤美国。这两句话直指美国科技管制的矛盾核心,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AI芯片消费市场,更是技术迭代所需的用户反馈场。英伟达的芯片技术之所以能持续领先,很大程度上依赖中国企业在大规模模型训练、自动驾驶等场景中提供的应用数据与优化建议;失去中国市场,不仅意味着短期营收下滑,更会导致技术迭代失去关键的实践支撑,长期来看将削弱其全球竞争力。
英伟达在高端AI芯片领域的退场,意外为中国本土芯片企业打开了替代窗口,一场由政策倒逼的国产替代浪潮正在加速上演。2024年,华为昇腾系列芯片率先实现突破:昇腾910B芯片通过架构优化,在部分AI训练场景中性能达到英伟达A100的85%,全年出货量达64万片,较2023年增长3倍;沐曦股份推出的MX1芯片,凭借自研的GPGPU架构,在推理场景中实现与英伟达H800的兼容适配,2024年营收达7.43亿元,订单金额超11亿元,成为国产替代的重要力量。
尽管从综合性能来看,国产芯片与英伟达H100等顶尖产品仍有差距,在千亿参数大模型训练效率上,国产芯片平均耗时比英伟达产品多30%,功耗也高出25%,但能用、可控、可量产的核心需求已得到满足。更关键的是,国内企业正在构建自主生态:华为推出的昇腾AI产业联盟已吸引超2000家企业加入,形成从芯片设计到应用落地的完整链条;寒武纪、景嘉微等企业也在细分领域突破,寒武纪思元590芯片在智能驾驶场景中实现批量装车,景嘉微JM9系列芯片在政务、金融领域的渗透率超15%。
市场数据更能直观体现这种变化: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AI芯片市场中,本土企业份额从2024年初的10%飙升至28%,而英伟达的整体份额(含非管制产品)从80%降至65%。企业层面的替代动作更为坚决:360集团宣布全面停用英伟达高端芯片,将AI大模型训练全流程切换至华为昇腾平台;阿里云将30%的算力集群改造为昇腾芯片架构,仅保留少量H20芯片用于非核心业务的临时算力补充;百度、腾讯也纷纷与国产芯片企业签订长期采购协议,2025年国产芯片采购量预计同比增长200%。
这种替代趋势,恰好印证了黄仁勋此前的判断,中国AI市场无论有没有英伟达都会进步。美国的出口管制,虽短期内给中国AI产业带来算力压力,却也彻底打消了国内企业对外部技术依赖的幻想,加速了自主创新的步伐。从长远来看,当国产芯片在技术、生态、成本上形成竞争力,全球AI芯片市场的“单极垄断”格局将被打破,逐步转向多极竞争的新态势。
![]()
别了,英伟达。这句话不是简单的情绪宣泄,而是中国企业与产业面对外部封锁时的态度转变。在全球科技竞争的下半场,没有任何企业能依靠技术垄断长期占据优势,也没有任何国家能通过政策封锁永远遏制对手。对中国而言,这是自主创新的新起点,只有持续突破核心技术、构建自主生态,才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对英伟达等美企而言,如何在政府政策与市场利益间找到平衡,能否重新找回中国市场的信任,避免成为地缘博弈的牺牲品,仍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