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墨海遗珠——周口古代稀见书法善本五种》
编著:冯剑星
开本:锁线胶装 16开 160页 精装
纸张:精品书画纸
【一、背景介绍】
作者经历四年时间,查阅一千多种典籍资料,梳理出周口的书法脉络源流,将被历史淹没的名家碑帖重新发掘考证,使其重见于今日。墨海有遗世之珠,今能再见,以慰前贤之心。今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珍品先编为一辑,以快书坛师友之意。此5种碑帖皆为稀见的善本、孤本,书法价值弥足珍贵。
《墨海遗珠——周口古代稀见书法善本五种》
1、韩小文造像题记碑(北魏)
2、《福清帖》(唐 李邕 日本藏孤本)
3、殷亮墓志(唐)
4、王苍坪墓志(明 董其昌撰文、张瑞图罕见小楷)
5、袁甲三墓志(清 徐广缙 唯一孤本)
![]()
【二 精彩内文 】
![]()
1、《韩小文造像题记碑》
![]()
韩小文造像题记碑镌立于北魏永安二年(529),碑高一百七十六厘米,上宽四十二厘米,下宽四十六厘米,上厚七点五厘米,下厚九厘米。正面为造像,背面为题记。该碑于1991年秋天,发现于河南省扶沟县韭菜园镇十里店村,现藏于周口市博物馆。造像题记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八十七厘米为造像碑正文十四行满行三十字,字有界格,洵为魏楷珍品。《书法》杂志有专题介绍。
![]()
韩小文造像题记碑 局部
![]()
韩小文造像题记碑 局部
![]()
韩小文造像题记碑 局部
2、李邕《福清帖》
![]()
![]()
李邕《福清帖》,行书。1675年五郎兵卫板行,日本早稻田大学藏书。 此帖为李邕行书代表作,为仅见的海外孤本,十分难得。
李邕的书法从二王入手,能入乎内而出乎其外。魏晋以来,碑铭刻石,都用正书撰写,入唐以后,李邕改用行书写碑。书法的个性非常明显,字形左高右低,笔力舒展遒劲,给人以险峭爽朗的感觉。
![]()
《福清帖》局部
![]()
《福清帖》局部
![]()
《福清帖》局部
3、《殷亮墓志》
![]()
《殷亮墓志》,全称为《唐故正议大夫使持节杭州诸军事守杭州刺史上骑都尉殷公墓志铭并序》。此墓志铭书于贞元九年(七九三年)。志石长约60cm,宽约60cm。共45行,约2417字。
殷亮(735-792),字元明,陈郡长平(今周口市西华县)人,唐代文学家、书法、颜真卿舅父殷践猷之孙,世居新安龙涧村,曾撰写有《颜鲁公行状》一文,是最翔实的颜真卿事迹录文。
志文由其弟殷永撰。此志文所载谱系与正史相合,内容更为详尽,有证史,补史的价值。此志每字仅一厘米见方,书写密度在唐志中属少见,志文字体宽博,端庄俊美,气象浑穆,与颜真卿书风相近。
![]()
《殷亮墓志》局部
![]()
《殷亮墓志》局部
![]()
《殷亮墓志》局部
4、《王苍坪墓志》
![]()
《王苍坪墓志》,全称《大明奉训大夫刑部广东清吏司员外郎前奉政大夫宗人府经历司经历苍坪王公墓志铭》。1958年出土于河南省郸城县虎岗乡梁新庄'随后即被附近王老家村民以先祖遗物重新埋入土中,1984年郸城县文化馆再次发掘,现存放于周口市博物馆。
该墓志镌于明崇祯元年(1628)春,志石、志盖均保存完整,出土时以铁箍紧扣二石套合。志盖正面阴刻『大明奉训大夫刑部广东清吏司员外郎前奉政大夫宗人府经历司经历苍坪王公墓志铭』36个楷书大字,背面为阴刻与正面内容相同的36个篆书大字、志石正面为阴刻小楷铭文,无界格,横无行,共计32列,字径不足2厘米。志文共计1800余字'志石右下方有图章二方'一为『董氏玄宰』,阴刻。一为『张瑞图印』,阳刻。志石基本保存完好,个别文字因搬运途中碰撞稍有残缺。
该墓志为董其昌撰文,张瑞图书丹,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南张北董”唯一的一次合作,堪称“珠联璧合,彪炳千秋”,也是稀见的张瑞图楷书经典力作。
![]()
《王苍坪墓志》局部
![]()
《王苍坪墓志》局部
![]()
《王苍坪墓志》局部
4、《袁甲三墓志》
![]()
《 袁甲三墓志》,全称为《皇清诰授光禄大夫钦差大臣漕运总督赠都察院右都御史袁端敏公墓志》。倭仁撰文、徐广缙正书丹并撰盖、刘生荣刻。
袁甲三(1806——1863年),字午桥,河南项城市人。清朝大臣、赠一品、袁耀东之次子、袁世凯之叔祖。道光十五年考中进士,授礼部主事,转给事中、迁兵部侍郎,参与镇压太平天国、捻军起义、官至漕运总督兼江南河道总督、提督八省军事、赐号“伊勒图巴图鲁”。
袁甲三因战功显赫,受朝廷嘉奖赏戴花翎,着黄马褂,使袁氏家族成为一方望族。同治二年(一1863)病逝于陈州(今淮阳老城区),春秋五十有八。谥号端敏“同治三年(1864)十月二十七日。葬于河南淮阳县西关外小孟楼村袁家大坟。著有《端敏公集》传于世。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老城区有端敏袁公祠遗存数间。
袁甲三墓志铭撰文者为倭仁。倭仁(1804—1871),蒙古正红旗人,乌齐格里氏,字艮峰。道光九年进士。同治初擢工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授皇帝书。精研理义之学,同治间号为理学大师。曾反对选用科甲官员入同文馆学习天文算学,为顽固派代表人物。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卒谥文端。有《倭文端公遗书》。曾国藩、胡林翼、张之洞等人是其门生。
袁甲三墓志铭书丹者徐广缙。徐广缙(1797——1869),字仲升。安徽阜阳太和人,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进士,选庶吉士。历任云南巡抚、广东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等职,为晚清重臣之一。
该碑出土即被砸毁,仅存孤本拓片一张,现存国家图书馆,书法价值和历史价值弥足珍贵。
![]()
《袁甲三墓志》局部
![]()
《袁甲三墓志》局部
![]()
《袁甲三墓志》局部
【四、 编者后记 】
后 记
冯剑星
盖闻世有良工而后有利器,非良工不能尽器之利,非利器不能见工之巧。譬如干将莫邪者,淬火成钢,走电飞霜,光曳牛斗,神物锋芒,莫不得大匠之工而成神器之利也。
初,余卜居沙水之上,以读书养气为务,至于生发草木之性,陶冶金石之心,稽古索陈,见微发著,乐此而不疲。越三载,历发周口金匮翰墨之幽微,遍及古今海隅,所见所得,凡为金石、书法、绘画计有数百件,多为周口古今所及见者,是余之痴顽耶?是天之所命耶?余不自知,亦不自悔。太史公所谓名山事业,当是余之初衷也。为古人做一公案,为今人做一集成,为后人做一实证,倾囊倒箧,鹑居鷇食,其痛若何?其乐若何?
知古阅今,金壶有血泪之墨;校碑览帖,玉漏无流光之痕。于此,古人当见我辈之至诚,我辈亦窥古人之心迹。是以俯仰之间,信斯文之未尽;世事艰难,知沧海之有珠。是读书人之心,是工匠者之心,亦是周口千古未磨文脉之心也。所谓“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余耕作砚田,索引古人,愈觉此间苦乐之所在。 试想古往今来,风流人物,一时不过二三人而已,余辈之努力,使前贤功业,不至转为尘埃流光,岂不为乐欤?
深谢曹玉宽仁兄鼎力相助,亦谢诸多师友大力支持。
![]()
![]()
下单方式
该书售价为98元,送快递!
主 编
猪大人
出 品
黔艺空间
来 源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转载需注明出处
通 讯
微信 : QYqianyikongjian QQ : 3100720399
支 持
雅昌艺术网 今日头条 一点资讯 网易新闻 搜狐新闻
腾讯新闻 阿里文娱 360浏览器 UC浏览器 惠头条 书艺时空
黔艺空间由中国美术学院学生联合创办,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文化产业的融合,集艺术名家工作室、书画图文装帧设计、艺术教育、艺考动态、高校艺术交流、艺术家宣传与推广、艺术精英孵化、艺术机构宣传与推广、艺术馆运营、专题性展览、文房四宝、艺术品鉴赏与收藏等多个文化产业为一体。黔艺空间艺术平台运营内容主要为网络线上媒体宣传与推广,包括艺考动态、艺术家宣传与推广、高校艺术交流、艺术精英孵化、艺术机构宣传与推广、艺术馆运营、专题性展览、艺术品鉴赏与收藏等,为广大艺术家提供高品质服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