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25年的国际学校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分裂景象”——
一边是学费暴涨、头部学校逆势扩张;
另一边是倒闭、停招、出售潮此起彼伏。
曾经象征“全球视野”的国际教育,如今进入了一个“拐点时代”:
理想与现实交锋,面子与里子对撞,
家长们开始重新审视那个问题——
在国际教育不再稳赚不赔的今天,孩子究竟该何去何从?
![]()
![]()
![]()
2025年春天,深圳智胤国际书院、香港朗思国际学校、东莞东华文泽外籍学校等接连停办,让家长们真正体会到了“教育寒冬”的寒意。
![]()
深圳厚德书院一度被誉为“优质民办典范”,但因1.4亿元债务和租金纠纷失去招生资格,1300名学生被紧急分流。
家长晒出的12万元学费转账记录,最终仅追回六成。
![]()
在香港,朗思国际学校的家长更陷入“债券退费困境”——20万港币建校债券被拖延退款,协商后才得以分两年返还一半。
![]()
这并非个例。
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近两年已有十余所国际学校关闭或转手。
不少学校在“无资质”“假外教”“超预收”等问题上暴露风险,部分还在停招后仍催缴学费,令家长维权无门。
![]()
更让家长后知后觉的是:一场“静悄悄的撤退”,正在上演。
多所双语校和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背后的资本方正在悄然撤出或寻求出售。美国驻华机构缩编、外籍子女锐减、租金和师资成本高企,让不少学校难以为继。
而家长,往往是最后一个知道真相的人。
![]()
![]()
在中考人数再创新高、普高录取率稳定在60%左右的背景下,原本被视作“分流出口”的国际高中,也迎来了“退烧期”。
数据显示,上海国际高中数量已超110所,但招生人数并未同步增长。平和、星河湾等名校维持规模不变,部分新兴学校生源锐减。
与此同时,公办国际班凭借1.5千元/学期的极高性价比受到追捧,民办国际高中则进入“理性降温”阶段。
![]()
业内人士指出“国际高中已经从‘比名气’变成‘比性价比’”。
平和学费从20万元降至18.4万元;七宝德怀特涨至18.4万元;包玉刚依旧最高——20.1万元一年。
但真正让家长感到吃不消的,是课外补习、升学顾问、夏校科研等隐形支出——平均每年总花费需达学费1.5~2倍。
![]()
与此同时,部分“补习机构+留学顾问”双生态体系开始被学校内部“打包替代”。
越来越多国际学校推出“校内一站式升学服务”,甚至自设标化考试课程、科研指导,帮助家长减少额外支出。
这场“教育去泡沫化”正在重塑国际高中生态:从“花得多”到“花得值”,从“炫耀性消费”到“理性型投资”。
![]()
与关停潮相伴的,是另一端的“扩张浪潮”。
2024年至2025年,全国新增国际学校超30所,总量突破1400所,进入被称作“国际教育4.0时代”的新阶段。
![]()
最大的变化,是资源下沉与集团化布局。
广东、北京依旧领跑新增数量,但山东、湖北、安徽、海南等二三线城市首次迎来国际学校落地。国际教育不再是北上广深的“特权”,而成为教育多元化的“必选项”。
![]()
图源 | 中国教育报
贝赛思、阿德科特、协和等集团化教育品牌持续扩张,借助统一师资体系、课程标准与升学资源,在全国复制成功模式。
仅协和教育集团,就在2025年同时启动两所新校区;海淀区三所学校则加盟一零一中教育集团,形成“抱团取暖”的发展趋势。
![]()
图源 | 协和教育官网
与此同时,课程体系也愈发多元:
除了A-Level、IB、AP三大主流体系,不少学校开始加入DSE(日港新)课程与国内普高课程的“双轨模式”,提供“进可留学、退可高考”的双重保障。
这意味着,国际教育正从“出国专属通道”演变为“多元升学生态”。
![]()
图源 | 海淀教育
“国际学校的拐点,不只是经济周期的拐点,更是教育模式的转向。”
——在市场分化、家长理性化、政策收紧的大背景下,唯有兼具稳定资金、清晰定位与可持续办学力的学校,才能穿越寒冬。
![]()
面对分化的市场,家长需要更新自己的“择校逻辑”。
第一步:查资质、看规模、测稳健。
有办学许可≠资金安全。深圳智胤事件提醒家长——学校规模过小、生源不足、硬件豪华反而要警惕。
观察指标:连续两学期招生下降30%、外教离职率超过20%、学费涨幅超通胀5个百分点,都是风险信号。
第二步:重视课程衔接与师资稳定。
课程不匹配是转学的最大“坑”。DSE转普高、IB转国内课程的落差可能让学生短期成绩骤降。
家长应提前三个月了解目标校课程结构,适当补习,必要时协商“缓评期”或“暂缓排名”。
第三步:构建“教育抗风险体系”。
① 多元化布局:考虑亚洲新兴留学目的地(如马来西亚、日本、韩国),性价比高、学费仅英美的60%。
② 预算前置:每年按学费10%设应急金,防范退费、倒闭风险。
③ 组合规划:优先选择有集团化背景、资金稳健、课程兼容的学校。
第四步:理念回归与心态重建。
不要再用“榜单”和“名头”绑架孩子。真正好的学校,是能让孩子“健康成长、稳步进步”的那所。
在“扩张”与“收缩”的交织中,国际教育正回到教育本质——培养独立思考、具备文化理解力与抗挫力的年轻人。
![]()
国际学校的冷热更替,其实映照着整个中国家庭教育心态的转变:
从追名逐利到理性回归,从盲目攀比到量力而行。
当教育的光环褪去,唯有能陪孩子走得更远的选择,才算“国际化”。
家长们不妨记住一句话:
在教育这场长跑中,比学校更重要的,是父母的方向感。
AP/SAT考试主办方+9所世界名校招生官
线下见面会来啦!
普林斯顿| MIT |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
多伦多大学 | 牛津大学 | 悉尼大学
新加坡国立| IE大学| 迪拜美国大学
7个国家9所顶尖名校
一次见面,掌握多国申请关键
![]()
![]()
注意!EB5黄金窗口即将关闭!
如何为孩子锁住留美优势
留美规划线下私享会,深度解读:
![]()
多说一句:
微信更新了推送机制,很多小伙伴反馈收不到更新,这里建议大家将我们的公众号加一个星标★,以免错过推送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