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想到,一张比头发细得多的钢片难倒了那么多家公司?
此前外界普遍不看好中国,认为我们用一百年也造不出来。
如今,中国工程师用七百次试验,成功锻造出0.015毫米的“手撕钢”,打破西方数十年垄断,更是传出多部门紧急叫停1.64万亿相关特种钢材进口的消息。
消息究竟是真是假?为何中方突然亮剑,态度如此坚定?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一块钢的逆袭史
你见过能用手撕开的钢吗?这种钢,有一个极具画面感的俗称——“手撕钢”。它薄如蝉翼,厚度仅有0.015毫米,大概就是人类一根发丝的六分之一厚。
但千万别被它看似脆弱的外表骗了,这种特种不锈钢箔材,可以承受超过五十万次的反复弯折而毫发无损。
曾几何几何时,在高端超薄钢材这个领域,我们的话语权几乎为零。
![]()
国内钢厂能做到的最薄水平,一度就停留在0.05毫米。这个厚度,在日常生活中或许已经足够,但在高精尖领域,它就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门槛。
那些真正顶级的、低于0.02毫米规格的超薄钢材,我们只能眼巴巴地从日本、德国进口。人家不仅技术上垄断,还在市场上联手控制。
一吨0.02毫米的钢材,价格被抬到数百万人民币,堪比黄金。最要命的是,人家还随时能给你“断供”。
![]()
这种“卡脖子”的滋味,我们太熟悉了。高端芯片、操作系统、光刻机、精密数控机床,一幕幕场景,历史不断重演。
美国更是通过《芯片法案》,用高额补贴限制相关企业在中国扩大先进产能。
![]()
不破不立。这口气,必须自己争回来。
挑起这副重担的,是山西的太钢集团。他们的研发过程没有捷径,更没有什么弯道超车的神话,只有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和失败。
研发团队前后进行了超过七百次实验,每一次实验,都意味着对数万种工艺组合的重新排列、筛选和验证。
![]()
终于,在2018年到2021年间,太钢率先实现了0.02毫米规格的工业化量产,一举打破了国外的长期垄断。
在2020年至2023年间,团队再次突破极限,成功量产了0.015毫米厚度的“手撕钢”,刷新了由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
![]()
当第一卷宽度达到600毫米的0.015毫米不锈钢箔材下线时,它标志着中国在这一领域,彻底从一个追赶者,变成了标准的定义者。
不久后,青拓集团也利用国产设备,实现了同类产品的规模化生产。
![]()
从手机屏到星辰大海
既然这种顶尖材料这么重要,它又到底用在了哪里?
离我们最近的,就是你可能每天都在用的折叠屏手机。手机屏幕能够反复开合,铰链是关键。
而这层薄如蝉翼却又坚韧无比的钢材,正是铰链和屏幕支撑层的核心所在。
![]()
它的应用,不仅保障了华为的供应链安全,还带来了显著的成本优势。可以说,没有“手撕钢”,就没有折叠屏手机的今天。
相比之下,苹果公司就显得有些被动。据传,苹果计划中的折叠屏产品,无论是iPhone还是iPad,都因为材料获取受阻而面临挑战。
苹果对材料的要求极为苛刻,其中一条硬性指标就是弯折寿命必须超过40万次。
![]()
而目前,日本和德国供应商的产品,厚度普遍在0.03毫米,不仅偏厚,耐久性也根本达不到苹果的标准。
这让苹果陷入了尴尬的供应链困境。过去,他们的供应链里,近九成的超薄钢材都依赖中国的太钢。
如今,苹果CEO蒂姆·库克也对这一局面表示了关切。
![]()
当然,“手撕钢”的舞台远不止消费电子,还有真正的星辰大海。
在航空航天领域,它可以作为卫星零部件的防护层,或者发动机的特殊涂层,极大地减轻结构重量,为探索太空提供助力。
在其他高精尖领域,它的身影无处不在,柔性太阳能的模具、磁悬浮列车的电缆基底、超导技术的关键基材、OLED显示器里精密的掩膜版……
![]()
甚至在精密医疗器械和新能源汽车领域,它也大有可为。比如用作可植入人体的医疗器械,或者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外壳,据说可以有效提升电池的续航能力。
这种被视为战略级、不可替代的核心材料,其价值正在被不断发掘,它赋能的,是一个国家的整个前沿科技版图。
![]()
“爽文”背后的真相
随着技术突破的消息传开,在网络空间里,“手撕钢”的故事迅速被加工、演绎,最终变成了一出“十年磨一剑,一朝天下惊”的复仇爽剧。
网上传言,中国一举取消了价值1.64万亿人民币的进口订单,甚至宣布将这种“手撕钢”对欧美国家永久禁运。
这个1.64万亿的数字,一种解释是,这是我们过去这么多年来,因为技术落后而被迫支付的“冤枉钱”总额。
![]()
另一种更具体的说法是,这是基于全球每年约2000亿的市场需求,乘以欧美大约70%的市场份额,再乘以一个长达12年的所谓合作周期,估算出的累计订单总额。
无论哪种解释,在权威的企业官网或行业媒体中,根本找不到任何相关信息。
至于“永久禁运”的说法,更是与事实背道而驰。
![]()
查阅权威报道,不仅找不到任何关于禁运的字眼,反而能看到太钢集团早在2016年起,就明确了“进军国际市场、走向世界”的战略目标。
一个志在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的企业,怎么可能自断臂膀,搞永久禁运?
我们当然应该为国家的科技进步感到由衷的自豪,这种情绪是真实且合理的。但同时,我们也需要保持一份清醒和理性。
![]()
一张改变牌局的王牌
首先要明确,“禁运”的真相是战略自主,而非全面封锁。
一个国家对自己掌握的核心技术进行出口管控,这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目的不是扼杀对手,而是确保自己不被扼杀。
其首要目标,是保障本国产业链的安全,确保像华为、航空航天这样的战略性产业能够得到优先供应。
![]()
其次,我们的策略是选择性开放,讲究“有所为,有所不为”。
相关信息显示,我们对于“一带一路”沿线的合作伙伴,是持开放合作态度的。
![]()
这是一种差异化的国际合作策略,既保护了自己的核心优势,不让技术轻易外流,又通过技术合作拓展了地缘经济空间。
最终,我们的目标,是从一个被动的规则接受者,转变为牌桌上一位能够主动出牌、影响牌局走向的重要玩家。
![]()
参考资料: 千龙网——“我们的最薄‘手撕钢’量产了”(从一线看高质量发展这五年) 央视网——仅0.015毫米厚!中国造全球最薄最宽手撕钢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