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千百年前有朋友圈
星湖的日常会不会是这样的
![]()
你的美美
![]()
今日你玩咗未啊?
今天
![]()
千年诗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昨天
![]()
这对石狮子,大有来头!
朋友仅展示最近500年的朋友圈
公元727年,
唐代大书法家李邕曾来肇庆,
在饱览七星岩秀色后,
留下一笔巨大“财富”——《端州石室记》,
此后1000多年中,
无数文人争相前来留下石刻。
那些珍宝常能让全世界直呼
“这太不可思议了吧“
今天,一起看看
那时的七星岩是怎么
“想低调但实力不允许”的
千年瑰宝
早在唐代就已负盛名
七星岩,
早在晋代已有文字记载,
唐代已负盛名,
以钟灵毓秀的湖岩石洞取胜,
成为文人墨客的打卡胜地。

△图源 端州发布
石室岩内外
留下了历代文人墨客的
诗词歌赋、题字、碑铭等,
与星岩湖光峰影相得益彰,
是我国南方保存最多、最集中的一处石刻群,
被誉为“千年诗廊”“石刻书法艺术的宫殿”,
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
七星岩摩崖石刻群位于洞壁岩间,共有579方,其中石室洞有337方,是国内保存较多、较集中的石刻群之一,1957年就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李显才 摄
![]()
△何异能 摄
岩壁似天然的“朋友圈”,
让古人尽情记事言志、借景抒情。
如唐代李邕、李绅、王化清,
宋代包拯、 周惇颐 ,
明代吴桂芳、俞大猷,
清代屈大均、陈恭尹等。
![]()
△肇庆发布 廖文奕 摄
![]()
△图为李邕《端州石室记》。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曹笑
这里摩崖石刻文字种类
以汉字为主,
字体有篆、隶、楷、行、草,
都是石刻中的珍品,
构成了岭南独特的书法艺术宝库,
成为赫赫有名的艺术珍品。
![]()
![]()
![]()
![]()
![]()
![]()
它还是一幅极具价值的史料卷轴。
透过一幅幅饱含岁月沧桑的斑驳石刻,
璀璨的书法和文学艺术背后,
字里行间告诉世人的是一千多年来
肇庆以及岭南乃至中国发生的历史故事。
![]()
△俞大猷在七星岩题刻的诗作。新华社记者 田宇 摄
![]()
△现北海碑亭内留存待解的外文石刻。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曹笑 摄
水月宫
超400年的硬核守护
水月宫,
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
历经多年再为风雨所折。
明崇祯九年(1636年),
两广总督熊文灿倾资十余万重建,
并铸摩利支天菩萨于正殿
以表彰郑芝龙得摩利支天庇佑战胜刘香。
![]()
![]()
△西江1号 摄
明嘉靖四十三年
原肇庆两广总督署门前
红砂岩石雕双狮
雕刻于明朝嘉靖四十三年(1564)。
原安放在肇庆市人民政府
(即原两广总督署)大门外,
1965年移至七星岩水月宫前。
石狮由整块红砂岩精工雕就。
![]()
![]()
△图源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
该双狮历史悠久,保存较好,
具有典型明代石雕特征,
是两广 总督府 驻肇180余年,
肇庆成为两广政治、军事中心的实物见证 。
![]()
△雄方 摄
重新探寻这些记忆,
我们不仅是在回望历史,
感受肇庆千百年的文化积淀,
也是让世界记住
肇庆这座城的精神密码——
敢为人先、开放包容、热情友善。
在世界行走,到肇庆停留。
我在吉祥喜庆开始的地方等你~❤
◆ 编辑:邹泳琪
◆ 一审:龙爱文 陈楚
◆ 二审:邓俊丽
◆ 三审:童益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