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博弈关头,荷兰方面对华“放阴枪”,明抢中国企业的子公司,对中国“掀桌子”。最近,闻泰科技的荷兰子公司安世半导体遭遇的“冻结令”,让中荷关系瞬间遇冷。
闻泰科技是中国半导体的龙头企业,而安世半导体则是其核心海外资产。9月30日,荷兰政府以《商品供应法》为依据,冻结安世半导体资产、知识产权及运营一年。表面理由是“保障供应链安全”,但从时间节点看,这一动作极其敏感,因为就在前一天,美国刚刚对闻泰科技子公司加码出口管制。
![]()
此举引发外界普遍质疑,这显然不是巧合,而是荷兰在中美博弈中顺应联盟利益、对中企的恶意针对性行动。尽管荷兰官方表态称其中没有美国的参与、纯属巧合,但现实很清楚,在半导体敏感行业,荷兰必然是在给美国打压中企做“帮手”。
荷兰方面自称该冻结中国资产的动作合法有理,称其国内的《商品供应法》规定,允许政府在“紧急情况下”干预关键商品和技术的供应,以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不过,从国际和商业视角来看,这种法律在和平时期被用于干预外国企业,尤其是中国企业的正常运营,就显得非常敏感和政治意味浓厚。
![]()
从影响上看,荷兰此举,直接影响了闻泰科技的全球供应链和技术运营。短期内,可能导致交付延迟、研发受阻,也对中欧半导体合作与投资环境造成巨大压力。比如,安世半导体的芯片直接供给欧洲汽车厂、消费电子巨头,荷兰一冻结,合作企业交付可能全乱套,汽车厂商缺芯停线,生产线随时卡死。
更重要的是,荷兰这次操作,是一次典型的政治性操作——可以将其称之为法律伪装下的战略性掠夺。它透露出一个信号,也是一个趋势:接下来,在高端技术领域,西方国家会借法规和行政手段,取代正常的市场竞争,来打压日渐崛起的中国企业。
面对这种“明抢”,中方如何应对呢?首先,利用外交和舆论对其进行施压,公开抗议、要求荷兰方面说明原因,同时积极争取国际舆论支持。
其次,开展对等反制。通过投资审查、市场准入限制、出口管控等,给其制造对等压力,但我们不能轻易直接没收荷兰企业,来以牙还牙,否则触发国际争端的风险过高。
![]()
同时,加快国内半导体技术自主化,减少对海外核心资产依赖,稳住企业运营。总之,中方不能被动挨打,但行动必须精准、理性、有序。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荷兰动作明显无礼,中方能不能将其诉至国际法院?答案很现实:国际法院通常处理国家间的争端,管辖权需双方同意,而这次荷兰行政行为针对企业,直接诉讼并不可行。国际仲裁或投资仲裁倒是可行,但程序复杂、周期长,很难立刻挽回企业的经济损失。
近年来,中美技术摩擦下,华为、中芯国际屡遭制裁,中方则主要依靠多元化供应链、政策支持和国产化应对化解危机。
此次荷兰的“冻结令”是赤裸裸“掀桌子”,在中美博弈中偏向美国利益。中方除了在合法框架内对等施压,争取舆论与国际支持外,更应该矢志不渝坚持技术自主,稳住核心供应链。
七十余年的国际博弈告诉我们一个真理:面对掠夺,抱怨投诉没什么用,而是用智慧、制度和实力守住自己的核心资产。荷兰这次明抢,给中国敲响了警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