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曾被连降八级的李卓然临去世前,说出临终遗言,众人皆震惊:还想着那件事呢!
1989年的深秋,刺骨的秋风刮得人生疼,北京某家医院里的医生忙忙碌碌,而病房里的李卓然却瞪着一双眼睛。眼睛虽有些浑浊,但足够有神,盯着床前的众人。
“那年北上,怎么就没叫我呀?”语气中透露出些许遗憾,这也成了他的临终遗言。众人听闻,心里震惊不已,50多年的岁月,依旧没让李卓然心中释怀。
“还想着那件事情呢!”不知是谁,感慨了一句,众人纷纷点头。床上的李卓然看着众人震惊的模样,喘了几声后,双手自然垂落。他口中的北上是什么事呢?为何会被连降八级?
1919年,20岁的李卓然并没有选择留在国内,而是乘火车到法国留学。留学期间,不仅要赚钱养活自己,还接触到一门新学问,这为他以后参军入党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1931年,李卓然留学归国,他心中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要为穷人争口气。于是,他留在毛主席身边,成了能说一口外语的办公室主任。
在外人眼里,他“说说话”就好,只有他知道,这份工作有多重要。哪怕队伍中出现了别样的声音,他都能耐心解释,直到队伍步入正轨。
1935年,一场重中之重的会议在遵义召开。有位领导端了一杯茶水,喝了几口后缓缓张口:“咱们被打得太憋屈了,不就是打仗吗,硬刚就完事了”此话一出,众人皆附和。
此时,李卓然看着会议本上的分析,自顾自摇了摇头,再这样搞下去,很有可能整支队伍就没了。
“现在打仗讲究的是智慧,还以为硬扛就能结束呢,咱们连后路都没有啊。”他引经据典,坚决拥护毛主席,为后期长征胜利创造了条件。
可这次会议之后,形势发生了变化,发表重要言论的李卓然并没有继续北上,而是被调去管理红四军团。
如此一来,一个北上,一个西征。然而,西征途中,红四军却突然遭遇马家军。哪怕李卓然在力挽狂澜,但士兵依旧所剩无几。
两年之后,局势相对稳定,西路军全军覆没的责任也落在了李卓然的头上。“李卓然同志被连降八级!”声音落下,他对处理结果没有异议。
他明白自己身处的环境,更明白西路军全军覆没给队伍带来的影响。此后,李卓然行事低调,对手中的宣传科工作负责到底。
1955年,多位在抗战中突出表现的元帅和将军被授衔,本以为李卓然也会在名单之中。工作人员找到他时,他连忙摇了摇头:“我放弃,我对不起几乎全军覆没的西路军啊。”
从那之后,人们很少听说李卓然的动向,他也不曾和别人提起过往的作战经历,只是满脸愁容看着院外的天空。
有人问他在想什么,李卓然并没有说话,只是面带微笑地摇着头。直到1989年,李卓然说出临终遗言,人们才知晓北上的事情让他记了50多年。
作为接受新思想的先进分子,从成为毛主席的秘书,到在遵义会议上发言,再到被连降八级,甘愿放弃军衔,李卓然是低调的。或许,对于万千革命家来说,李卓然的遗憾正是自己的所思所想啊。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