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0日,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突然给安世半导体下了道命令:
这家由中国闻泰科技100%控股的企业,还有它全球30个分支机构。
资产、知识产权、人员调整全被冻结,期限一年。
![]()
这道命令来得毫无征兆,安世半导体当时还在正常给汽车、消费电子行业供芯片。
它的产品多是汽车传感器、电源管理这类成熟芯片。
像比亚迪、吉利这些中国车企都是核心客户,压根没料到会被“锁死”运营。
![]()
安世半导体的底子本就不薄,它最早是飞利浦的芯片部门,后来并入恩智浦。
2019年闻泰科技花了300多亿才完成收购,当时这家企业还处于亏损状态。
是闻泰把封装测试环节搬到中国昆山、东莞的工厂,又借着自身中资背景打开中国市场。
才让安世在2024年实现147亿营收、23亿净利润,成了行业里的“香饽饽”。
![]()
可荷兰政府不管这些,只盯着现成的好处。
仅仅一天后,也就是10月1日,安世内部就出了“内鬼”。
荷兰籍的首席法务官Ruben,联合德国籍的首席财务官Stefan和首席运营官Achim。
直接跑到阿姆斯特丹法院告状,要求调查自己所在的公司。
![]()
更离谱的是,法院连听证会都没开,当场就下了临时禁令:
暂停闻泰科技创始人张学政在安世的所有职务,连他手里的股份也被交给“独立第三方”托管。
![]()
到了10月7日,荷兰法院的正式裁决更狠:
张学政的职务被彻底暂停,还得任命一个外籍独立董事,这人手里握着“决定性投票权”。
![]()
闻泰原本持有的100%股份,被硬生生拆成了99%和1%。
99%交给法院指定的人托管,1%留给闻泰,成了名副其实的“名义股东”。
这一套操作下来,闻泰6年的心血,就这么被荷兰政府变相夺走了。
![]()
美国施压+自谋私利
荷兰政府嘴上说“为了荷兰和欧洲的经济安全”,可背后的算盘谁都看得清。
最直接的推手就是美国,2024年12月,美国商务部就把闻泰科技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
限制它获取美国的芯片设计软件和零部件。
![]()
2025年9月,美国又加码出台“关联方规则”。
明确只要被列入清单的企业持股超50%,其子公司也会被纳入限制。
安世是闻泰100%控股,自然成了重点目标。
![]()
有外媒披露,美国商务部官员在9月中旬还专门飞赴荷兰,和荷兰经济部“沟通”半导体政策。
明里暗里施压,要求荷兰“防范中资控制的企业转移技术”。
![]()
荷兰自己也有私心。
2025年9月29日,欧盟刚签了“半导体联盟宣言”,这个联盟是荷兰牵头搞的。
最初只有9个成员国,后来扩到整个欧盟,目标是让欧洲在2030年占全球半导体市场20%的份额。
![]()
可欧洲的半导体产业短板明显,先进芯片比不过美国、韩国,成熟芯片领域。
荷兰之前还把安世卖给了中资,现在看到安世被盘活,就想借着“联盟”的名义抢回来,补上自己的产业缺口。
![]()
而且荷兰政府用的法律,是70年没动过的《物资供应法》。
这法律原本是战争、能源危机这类严重紧急情况才用的。
现在和平时期用在一家正常运营的企业上,说穿了就是“为了抢东西,找个借口就行”。
![]()
更讽刺的是,荷兰一边从中国市场赚钱,一边跟着美国打压中企。
就拿ASML来说,这家荷兰企业每年从中国市场赚走几十亿欧元,卖的光刻机离不开中国的稀土。
![]()
可荷兰政府转头就对中资控股的安世下手。
这种“又当又立”的操作,把利益至上的心思暴露得明明白白。
![]()
中国精准反制打七寸
面对荷兰的“明抢”,中国没惯着,反制措施又快又准。
2025年10月4日,中国商务部直接发布公告:
禁止安世半导体在中国境内的生产基地出口特定芯片产品。
![]()
![]()
这一下就戳中了荷兰的要害。
安世在中国有昆山、东莞两个核心工厂,产能占全球80%,昆山工厂每月能生产2亿颗汽车芯片。
![]()
禁令一出,这些芯片没法运到欧洲、东南亚的下游企业。
欧洲的大众、宝马等车企很快就出现芯片短缺,部分生产线甚至被迫减产。
![]()
更关键的是,中国还有“稀土”这张王牌。
10月9日,中国出台稀土长臂管理政策。
对14纳米及以下逻辑芯片、256层及以上存储芯片的研发、生产所需的稀土材料、设备实施出口管制,每一笔出口都要逐案审批。
![]()
要知道,中国供应了全球90%以上的重稀土。
而荷兰的ASML光刻机、恩智浦芯片,都离不开重稀土制造的关键部件。
![]()
ASML之前每年要从中国进口上千吨稀土,要是拿不到供应,它的光刻机生产线就得停摆。
恩智浦的汽车芯片产能,也会因为缺稀土下降30%以上。
荷兰这才意识到,自己的产业链根本离不开中国,之前的嚣张根本没底气。
![]()
闻泰科技也没坐以待毙,10月12日就发布声明,谴责荷兰政府是“地缘政治偏见下的过度干预”。
还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交了详细文件,把荷兰政府冻结资产、法院违规裁决的细节一一公开。
这不仅是为自己维权,也是让国际社会看清荷兰的真面目。
连合法收购的企业都能抢,以后谁还敢放心去欧洲投资?
![]()
欧盟慌了,信誉碎了
荷兰这一闹,最先遭殃的是自己。
安世半导体因为出口禁令,2025年四季度的营收预计要下降40%。
荷兰政府就算接管了企业,也得面对亏损的烂摊子。
![]()
而且荷兰在华有不少知名企业,像飞利浦的医疗设备、壳牌的石油业务、喜力啤酒。
这些企业每年在中国市场的营收占比都不低,现在中国消费者对荷兰企业的好感度下降。
它们的销量已经开始受影响。
![]()
更严重的是,荷兰的做法彻底砸了欧洲“尊重法治、保护私有产权”的招牌。
2023年,瑞士为了让瑞银收购瑞信,硬是把债主的债权清零,当时就引发国际投资界的质疑。
现在荷兰又明火执仗抢中资企业,让欧洲的“规则至上”成了笑话。
![]()
从历史上看,荷兰的“海盗病”从没好过。
1624年侵占台湾,1740年在雅加达屠杀上万华人,1912年禁止华侨挂民国国旗。
现在又抢中资企业。
![]()
但现在的中国早已不是过去,不会任由别人欺负,这次反制不仅惩罚了荷兰,更给欧盟提了醒:
想跟着美国搞科技围堵、抢夺企业,就得付出代价。
以后谁再敢无视规则、明抢中资,中国有的是办法反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