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至17日,国际海事组织将召开一场关键会议,把全球的目光拉回到了一个老问题——碳排放。
各国代表齐聚伦敦,为的就是讨论是否要对全球航运业征收碳税。这原本是个环保议题,却瞬间变成了全球政治舞台上的一次正面对撞。
一头是以中国、欧盟、日本、印度为代表的支持方,另一头是特朗普政府带领的反对方。投票前,美国开口就亮明了态度:谁敢支持,谁就准备挨制裁。
![]()
可结果出炉:63比16,美国彻底被晾在一边。这一次,他的“制裁大棒”注定打空了。
这场碳税之争,不只是一次环保政策的博弈,更折射出国际格局的微妙转折。特朗普亮出底牌,但这一次,没人退让。
威胁摆上台面,却没人买账
特朗普不是第一次用“制裁”这个词,可这次,他的语气格外紧。美国政府发出正式警告,称任何支持航运碳税的国家,都可能面对来自美国的贸易惩罚,尤其是那些与航运、造船相关的企业,可能会被限制市场准入、取消合作项目,甚至冻结资产。
![]()
听上去像是动真格的,但国际社会的回应非常直接:我们不怕。4月的预备投票就已经给出信号,绝大多数成员国站在了支持一边。而在正式会议上,63个国家毫不犹豫地按下赞成按钮,这个数字足以说明,美国的强硬并没有起到预期效果。
更有意思的是,那些站在特朗普身边的国家,基本都是严重依赖化石燃料出口的国家。他们的顾虑不难理解,碳税一旦实施,石油、天然气出口就要面对更高的成本。而反观支持阵营,不仅包括了主要的经济体,还有一大批正在进行产业转型的发展中国家。
这场投票,其实就是一场态度的表决。美国的威胁确实让一些小国犹豫,但并没有形成实质性的“恐慌效应”。
![]()
中、欧、日、印等国家毫不动摇,反而更坚定地推进航运减排的路线。对于他们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个环保议题,更是产业升级和全球竞争的一个新窗口。
美国急眼,是因为真的跟不上了
特朗普气得发话,其实也不难理解。表面上看,他是在保护国家利益,防止外部规则影响美国企业。但深层原因,是美国自己在相关产业上的落后,已经暴露得越来越明显。
美国的造船业这些年发展迟缓,绿色技术推进得很慢。与其说是技术问题,更像是方向没跟上。全球都在往低碳、绿色技术方向走,美国却还在老思路里打转。
![]()
尤其是在绿色船舶的研发、生产和出口方面,美国不仅起步晚,而且投入不足。面对碳税这样的全球新规,美国企业的竞争力显得相当薄弱。
特朗普当然知道这个现实。他上台后喊出要“重建制造业”,其中造船业是重中之重。但如果全球开始执行碳税,美国的传统造船模式就成了“高污染、高成本、低市场”的代名词。到时候,不仅订单会流向别国,美国自己也要为高排放买单,根本不是一个划算的生意。
更大的隐忧在于,一旦航运业的碳税框架跑通了,其他高排行业的碳定价机制也可能陆续登场。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一旦被纳入碳税体系,美国将面临一连串的冲击。这些行业正是特朗普选民的主要就业来源,一旦受影响,政治后果可想而知。
![]()
所以说,特朗普不是不明白环保的重要性,而是他知道,一旦这件事成了,美国在规则制定上的地位就会进一步被削弱。他担心的,并不只是眼前的碳税,而是未来整个国际经贸体系的走向。
中国不只是“站边”,而是在下大棋
中国在这次碳税投票中扮演了一个关键角色。不仅毫不犹豫地支持,还在会前积极参与了方案的设计和修订。外界有声音说,中国这样做是为了争夺道义制高点,其实不完全对。更准确地说,中国是在做战略布局。
首先,环保这个事,中国是认真的。从“双碳”目标提出以来,中国在能源结构、交通工具、制造流程等方面都在加快转型。航运作为全球碳排的重要来源,自然不可能被忽视。支持碳税,是一个符合国家长期发展方向的决策。
![]()
其次,中国早就看到了碳税背后的市场逻辑。全球航运业一旦按碳排量收费,那些高排放的老旧船舶就会逐渐被淘汰,而新造的绿色船只会成为主角。
这对中国来说是个机会。为什么?因为中国已经在绿色船舶制造上掌握了不少核心技术,市场份额也逐年提升。支持碳税,正好为这些产品打开国际市场。
再往深一点看,这其实是中国参与全球规则制定的一个动作。过去很多国际标准,都是欧美主导,中国只能跟着走。但现在,中国有了技术、有了市场、有了话语权,就开始主动参与规则建设。航运碳税就是其中一个切入口。抓住这个机会,中国不仅能提升国际影响力,还能在未来的绿色经济中占据有利位置。
![]()
欧盟、日本、印度之所以也愿意跟中国站在同一阵线,并不是因为理念一致,而是因为利益重叠。欧盟有绿色转型的压力,日本有节能技术的储备,印度则希望借此推动本国航运现代化。大家有共识,也有各自的盘算,但在这个议题上,形成了难得的合力。
这场投票,是一场方向的选择
特朗普这一次打得很猛,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63比16的投票差距,不只是一个数字,而是一次集体表态:时代在变,规则也要变。
航运碳税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全球向绿色低碳转型的一个关键节点。它意味着,各国必须重新思考如何在环保约束下发展经济,也意味着谁能掌握绿色技术,谁就能掌握未来产业的话语权。
![]()
美国如果继续坚持旧路线,可能会在越来越多的领域掉队。而像中国、欧盟、日本、印度这样的国家,已经开始设定新的规则,推动新的标准。这不仅是政策选择,更是战略选择。
特朗普的愤怒,其实是对现实的无力回应。他不甘心美国被边缘化,但又不愿意真正参与转型。结果就是,一边喊着制裁,一边被主流趋势甩在身后。
这场博弈还远没结束,但方向已经很清楚了。谁在变,谁在拖,谁在领跑,谁在落后,全球都看得一清二楚。
![]()
特朗普的制裁威胁,最终可能只是一次短暂的反扑。而真正决定未来航运格局的,是谁能在这场绿色竞争中站稳脚跟。
结语
国际海事组织的这次投票,不只是一次技术性决策,而是一次时代选择的缩影。面对全球绿色转型的大潮,谁在主动迎接变化,谁还在抵抗现实,一目了然。
特朗普的摊牌,表面上看是强势,但在国际舞台上,却变成了一场孤注一掷的表演。而中国与其伙伴们,则正在悄悄改写规则、重塑格局。
![]()
这不是一场谁吼得响的比赛,而是看谁走得稳、看得远。未来属于那些愿意拥抱变化、主动转型的国家。而那些还在原地画圈、靠威胁维持秩序的,终究会被时代甩在身后。
参考信息:
全球航运净零排放历史性新协议即将审议:中欧日印支持,美国威胁制裁 2025-10-14 21:53·观察者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