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妈明确表态,要让物价回升,涨价潮将至?
目前数据来看,似乎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统计局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持平,同比下降0.4%,然而另一边,大家感同身受,确实有不少东西涨价了:
水费:广州涨了34%,南京涨了26%,北京一吨水也快要5块钱了。
深圳自来水综合价格调整为3.8991元/立方米,涨幅13.05%。
普宁市从2.146元/m³调整为2.611元/m³
东莞市预计2027年,水费第一阶梯由1.88元/立方米调整至2.06元/立方米…
燃气、电费:23年一年,全国至少52个市、县上调居民用气价格,基础居民气价(即第一阶梯气价)平均上调0.256元/方。
地铁:昆明地铁今年进行了票价调整,短途票价不变,部分长距离乘客票价上涨,如东风广场到春融街站由5元涨至6元。
大学学费:去年部分大学院校涨价后,今年又有超几十所大学学费上涨,涨幅500-20000元/年不等。
![]()
而且,在政策表态上,也明确希望通过温和的通胀来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
8月15日央行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妈明确表态: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推动物价保持在合理水平。
![]()
再者,想必大家都知道,最近也一直在整治“内卷式”竞争,其实目的相同,也是为了避免恶性竞争、打价格战,不能让一些行业陷入到没钱赚的境地。
毕竟,相比于通胀,通缩带来的问题更为严重。
正如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在今年5月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所表示的:当前物价总体处在低位,这会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压力,影响居民的就业增收。
说白了,企业都不赚钱,甚至经营不下去,不需要打工人了,打工人从哪里获得收入?打工人没钱,又谈什么消费?持续的价格战就会导致市场形成一个非正循环,其多米诺骨牌效应对企业不利,也对每一个人带来影响。
所以要打破这个循环,温和的物价上涨反而是更健康的方式。
![]()
不过要注意的是,“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不等于放任物价乱涨,也不是要制造“全国涨价潮”。
毕竟,通胀也不是一定就好,通胀同样有好坏之分。
如果是靠印钱推动的“坏通胀”,这个只会让普通家庭财富缩水,导致居民生活水准进一步下降。
如果是大家收入真的涨了、就业稳了,需求上来了,物价随之温和上涨,这才是“好通胀”。
而且这种通胀更有益!
比如大家就业率提升了,工资普遍上涨了,企业的产品价格也跟着上涨,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利润,
说穿了,就业率高、工资普遍上涨是“因”,通胀是“果”。
![]()
但物价也不是说涨就能涨的。
比如前面说的水、电、学费等涨价,多数属于非市场定价的领域;而普通商品想涨价并不容易——你想想,东西还是那个东西,产品功能没变化,像这样的商品总有人愿意降价竞争,这本就是制造业的常态。
而且,过去几年消费市场还有一个明显趋势:
基础实用型商品市场逐渐饱和,增长见顶;
而个性化、细分需求的市场在快速增长。
比如玩具市场,普通玩具都降价促销,但像Labubu这类潮玩却价格猛涨;
再比如,整体餐饮市场增速放缓,但人均140多元的巴奴火锅依然天天排队爆火。
所以,提升社会整体工资水平才是根本。如果暂时做不到,也可以考虑直接“发钱”刺来激消费。
![]()
事实上,最近已经有不少“变相发钱”的政策落地:
①给育儿补贴:国家政策明确,每个娃能每年能补3600元,直到孩子满3岁为止!
②免费学前教育:今年开始,孩子上幼儿园,最后一年(大班)的基本的教育费全免了。
③个人消费贷贴息:比如贷款5万元,可以享受1%的贴息,一年能省下约500元利息;
服务业经营主体贴息:八类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可享年贴息1%
![]()
这些政策相当于直接给老百姓“发钱”,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政策转变——毕竟,以前的政策很少这样直接补贴到消费端。
像每个孩子每年补3600元,这可是70年来第一次!
不过我们觉得,未来,这种“发钱式”政策,力度还可以更大、范围更广、方式更直接。
你认为呢?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