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5年9月29日
第七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
全国总决赛圆满结束
我校学子拼搏奋进、兼程并进
共获得了7项奖项
一等奖1项
二等奖1项
三等奖5项
我校杨少龙、向先波两位老师
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我校被评为“大赛优秀组织单位”
01
大赛介绍
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是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的全国性赛事,大赛以培养机器人领域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为目标,参赛作品涵盖机器人新技术、新产品等方向,重点考核创新设计与社会需求匹配度。第七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共同主办,山东建筑大学与济南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承办。
02
参赛情况
本届大赛历时5个月,224所学校的1545支参赛队伍中有325支队伍晋级全国总决赛。经过激烈的现场展示与团队答辩,最终评选出冠、亚、季军各1项及一等奖30项等各类奖项。我校研究生学子共创佳绩斩获七项荣誉。
03
获奖队伍
我们来领略他们的风采吧~
全国一等奖
ARMS 海洋机器人创新团队
![]()
![]()
项目名称:双模态重浮心调节ARV及其高保真虚实协同仿真平台
指导教师:向先波、杨少龙
团队成员:爨新伟、段煜、吴丁一、胡玉豪、沈岭南
项目简介:当前,主流深海机器人控制精度不足、功能单一,难以适配复杂海洋作业需求;更关键的是仿真技术存在明显瓶颈——“保真差、场景窄、作业难”三大问题,直接导致装备迭代慢、研发成本高、作业风险大。为破解这些痛点,我们团队研发双模态深海机器人,通过变形机构切换巡航与作业模态,实现稳定精准作业;并配套高保真深海仿真平台,引入高精度艇体运动模型以及三维风浪流交互,可为我国深海装备自主化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关键动力。
全国二等奖
DLL-灵巧手
![]()
项目名称:非完全结构化环境下的高负载-柔顺协同仿人灵巧手关键技术研究
指导教师:罗欣
团队成员:邹屹祁 王焱 万宇航
项目简介:当前,非完全结构化环境下的人形机器人作业任务对灵巧手提出了“高负载-高柔顺”的耦合需求,传统仿人灵巧手受限于结构设计与控制方法,难以同时满足大负载抓取、复杂构型适配与动态环境鲁棒性的技术要求。为实现电网巡检等场景下的复杂作业,我们团队研发了高负载-柔顺协同仿人灵巧手,通过差动机构与弹性自适应结构的创新设计,在保持20自由度高灵活性的同时,实现整体负重≥10kg的突破,还结合强化学习控制策略,提升了对异形工件的自适应包络与作业稳定性,为非完全结构化环境下的人形机器人作业提供了灵巧手技术新方案。
全国三等奖
DLL_四足机器人
![]()
![]()
项目名称:多地形自适应协调操作四足移动机械臂机器人
指导教师:罗欣
团队成员:赵传林 郑麒锋 马天铖
项目简介:随着社会对服务型、国防型等各类应用型机器人的需求不断增长,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的移动与操作能力已经成为业界关注的核心问题,需满足“能够到、能够做、做得好”的能力要求。为实现多地形下的高效自适应移动操作,我们团队开发了四足移动机械臂机器人。该机器人通过本体结构创新,实现了结构、散热、传感协同优化;在算法上创新提出基于闭运动学链的足式机器人关节零位快速标定方法、能力一致性的四足移动机械臂协同规划方法和强化学习驱动的非平坦地形自适应协调操作策略。足式移动机械臂机器人可在多种地形中稳定作业,例如开关弹簧门、斜坡上高负载拖拽、燃气管道巡检等任务,为多地形智能作业机器人的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五个月的赛程,横跨两个季节。在这段时光里,华中科技大学的学子们以创新与担当为笔,留下了坚实的足迹。未来,还将有更多华科大人奋力奔跑,成为科技创新征程上的追梦人。
图文 | 华中科技大学获奖队伍
编辑 | 郭琪
责编 | 陈芳宇 郭雨欣 张珂楠
审核 | 梁媛媛 闫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