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泉州的风像把磨砂纸,拍摄现场的人声像潮水一样一阵阵推来又退去。我站在人群后面,看着一辆黑色车缓缓停下,车门开了,出来的是我在屏幕上看了几十年的那个人。没有电视剧里被打光的脸,她在阳光下的侧影有了厚度:眼角的纹路像老照片里褶皱的边,脖颈处有一圈又一圈的阴影,头上的发饰在路灯下反出一点斑驳的光。
![]()
看现场的过程像被放大镜审视自己。当一个人从荧幕走回现实,她带着岁月留下的记号,我们却习惯把这些记号当成评价的砝码。不是每一次曝光都需要成为舆论的猎物;不是每一条皱纹都该被屏蔽或被嘲弄。想起拍摄间隙她和工作人员低声交谈的样子,听不到掌声,却能听见彼此的关照。那一刻,我意识到所谓“公众人物”的外表,其实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不应成为全民消遣的对象。
![]()
这件事给我的触动并非空洞的感伤,而是对审美与尊重关系的重新打量。我们追逐年轻化的影像,不止是市场口味的选择,还是一种文化倾向:把时间视作必须隐藏的缺陷,把成熟视作需要掩饰的失败。媒体为了流量切割出惊讶的片段,网友为了快感拼命点赞转发,这样的循环把一个人在街头的真实时刻,不断压缩成一张平面的评分卡。
我也不是只会发声的人,更愿意做些具体的改变。媒体可以少一点放大镜,多一些背景;镜头可以多记录台前的工序,少做肤浅的捕捉。平台应把打击人身攻击放在更前面,让讨论回到作品与职业上,而不是把人身体的变化当成消遣。普通人也能提一个小小的戒条:当你想指指点点时,先想想镜头背后有多少个夜晚、多少个付出。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