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刷到以色列和哈马斯的消息,不少人可能跟我一样,看到“停火”俩字就以为这事算告一段落了。
但实际上,从以色列那边接连放出来的话来看,这事儿不仅没结束,反而有点“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意思——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直接撂了句硬话:要是哈马斯不按特朗普那套和平计划把武器交了,“地狱之门就得打开”。
![]()
一
咱们先把这件事的核心背景捋清楚,不然光听两边喊口号,根本搞不懂到底在争什么。
这里最关键的一个东西,是特朗普提出的“20点和平计划”——这不是随便拍脑袋想的方案,是之前以色列和哈马斯双方都点头认可的。
简单说,这个计划就是给哈马斯划了条红线:必须解除所有武装,让加沙彻底实现“非军事化”。
具体到细节,就是加沙不能再搞任何武器工厂,边境也不能偷偷运武器进来,相当于要把哈马斯手里的“家伙事儿”全收了。
对哈马斯来说,这几乎是要了命的条件,大家想啊,哈马斯能在加沙站住脚,靠的就是手里的武装力量,要是没了枪,他们在加沙的话语权也就没了,跟普通的政治团体没区别。
但对以色列来说,这又是必须要有的条件——之前多少次停火又开火,就是因为哈马斯手里一直有武器,今天签了协议,明天可能又会有火箭弹打过来,以色列根本没法安心。
所以从一开始,这个“解除武装”的要求,就成了双方心里都绕不开的坎。
内塔尼亚胡的狠话刚说完没一天,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就跟着动了真格——他直接下令让军方做好“战火重燃”的准备。
明确说了,一旦哈马斯不遵守停火协议,或者敢再挑事,就要“彻底粉碎”哈马斯。
这不是随口吓唬人,卡茨是专门召集了以军总参谋长扎米尔,还有一群军方高级将领开了会才下的决定。
![]()
相当于以色列军方已经把“最坏的情况”摆到了台面上,从备战到执行,就差一个触发点了。
而现在最可能成为“触发点”的,是人质遗体的移交问题,按之前的协议,哈马斯得把他们控制的所有遇难人质遗体都交还给以色列,但一开始哈马斯只交了4具,这直接把以色列惹毛了,当场就放话要对哈马斯实施制裁。
后来哈马斯大概是怕真的激化矛盾,在周二晚上又交了4具,还承诺周三再交4具。
本来以为能稍微缓和点气氛,结果以色列一核查,发现周二交的那4具里,有一具根本不是以色列人质,而是个在加沙跟着以军行动的巴勒斯坦人。
这事一出来,以色列那边的火气就更大了,本来就对哈马斯没什么信任度,现在连“交还遗体”这种最基本的承诺都办不明白,要么是能力不行,要么就是根本没把协议当回事。
要知道对以色列来说,带回每一个国民的遗体都是很重要的象征,不仅是给家属一个交代,也是维护国家尊严的一部分。
哈马斯在这事上出纰漏,等于是又给双方的信任划了一道口子,后续的协议执行,只会更难。
![]()
二
也正是因为这些糟心事,以色列总理办公室有个不愿透露名字的官员,周三专门出来澄清了一个关键信息:别听特朗普说“战争已经结束”,也别信之前政府给人质家属写信说“战争结束”的话,加沙这仗“根本没结束”。
他说得很明确,现在还处在协议的“第一阶段”,必须把这一阶段的事全办完了,战争才算真的完,要是第一阶段都搞不定,该打的还得打。
而且这个官员还提到了特朗普之前的表态,说特朗普也放话了,哈马斯必须解除武装,要是不乐意,“美国就帮着解除”。
这话既是给哈马斯施压,也是在给以色列自己打气——意思是咱们不是孤军奋战,背后有美国撑着,哈马斯别想耍花样。
他还特别强调了一句:“哈马斯将会被解除武装”,这话里的笃定,其实也透露出以色列的底线:不管用什么方式,都得让哈马斯把枪交出来,这是没得谈的。
但哈马斯那边的态度,却跟以色列的预期完全相反,虽然经过之前的战斗,哈马斯的实力确实被打弱了不少,手里的武器、人员都损失惨重,但他们压根没表现出要缴械的意思。
反而最近在加沙搞起了“内部整顿”——谁要是敢挑战他们的权威,就直接动手镇压,根据目前的消息,哈马斯最近已经杀了33个人,其中还有几个人是被公开处决的。
这明摆着是哈马斯在加沙重新立威,告诉所有人:就算打了仗,加沙还是我说了算,想让我交枪?没门。
![]()
他们这么做,一方面是怕内部有人趁虚而入,抢走权力;另一方面也是在向以色列传递信号:就算实力弱了,也不会轻易妥协,解除武装是绝对不可能的。
这种强硬态度,等于是直接撞在了以色列的底线上,两边的矛盾,其实一直都没化解。
这里可以插一句第三方的看法,有个欧洲的高级外交官就说,美国现在一门心思先解决人质的事,把“战后加沙怎么管”的问题往后放,其实是给了哈马斯喘息的机会。
这话不是没道理,解救人质这事儿确实急,得先办,但哈马斯解除武装、加沙非军事化这些核心问题,需要慢慢谈,耗时会更长。
在这段“缓冲期”里,哈马斯就能趁机整顿内部,甚至偷偷恢复点实力,等真到了谈解除武装的时候,他们手里的筹码只会更多,谈判也会更难推进。
![]()
三
面对这种僵局,内塔尼亚胡后来又补充了一段耐人寻味的话,虽然有点绕,但核心意思很清楚。
他说不管是以色列,还是那些所谓的“自由世界”“文明世界”的国家,未来都得有自卫的能力——因为自由这东西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一直能保住的,要是保不住自己的自由社会,就会被那些专制或者极权的政权取代。
有记者听了这话就问他,这听起来像是以色列要打一百年仗啊?内塔尼亚胡马上反驳,说“实现和平的方式就是依靠实力”。
加沙的问题从来都不是以色列和哈马斯两个人的事,而是牵扯到美国、欧洲、中东周边国家的“大棋局”。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利益盘算,美国想靠这个协议扩大自己在中东的影响力,沙特想借着巴勒斯坦国的问题争取更多话语权。
以色列想保住自己的安全,哈马斯想保住自己的权力——这么多利益交织在一起,随便哪一方不让步,和平就推进不了。
现在再回头看整个局势,其实就能明白为什么说“战争没结束”了,表面上的停火,只是暂时按下了“暂停键”,核心的矛盾一个都没解决:哈马斯不愿意解除武装,以色列不可能放弃这个要求。
人质遗体的移交还没搞定,双方的信任已经快耗光了;周边国家的利益诉求也没达成一致,随时可能影响局势走向。
以色列这边已经做好了再打的准备,卡茨的命令不是说着玩的,军方肯定在制定具体的作战计划。
哈马斯那边虽然弱了,但也没打算低头,还在靠镇压巩固权力,中间还有美国在“优先解救人质”和“推动解除武装”之间找平衡,欧洲又在旁边提醒“别给哈马斯喘息时间”。
这么多因素搅在一起,稍微有点差池,比如哈马斯再交不出遗体,或者以色列认定哈马斯在偷偷运武器,战火就可能再燃起来。
而且说到底,不管是以色列的“靠实力求和平”,还是哈马斯的“保武装保权力”,最终受影响最大的还是两边的普通人。
谁都不想天天活在战火里,谁都想安安稳稳过日子,但在中东这块地方,和平从来都不是一张协议能解决的,得靠实实在在的利益平衡,还有双方都能接受的底线。
现在看来,这个“底线”还远没找到,哈马斯不可能轻易放弃武装,那是他们的命根子;以色列也不可能放弃“非军事化”的要求,那是他们的安全保障。
美国想在中间调和,但又得兼顾自己的利益,很难做到绝对公平,所以接下来的日子,加沙的局势大概率还是会“紧绷着”,说不定哪天就因为一点小事,又回到之前的紧张状态。
在中东这个地方,利益争夺掺杂了宗教、历史、民族等太多复杂因素,所以解决起来才这么难。
![]()
未来加沙能不能真的实现和平,可能还要看美国能不能拿出更有约束力的方案,看哈马斯和以色列能不能各退一步。
更要看周边国家能不能放下自己的小算盘,真正为地区和平考虑,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一切都还只是“未知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