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13日,加沙地带的硝烟终于散去,哈马斯释放了20名以色列人质,以色列则分批释放了近2000名巴勒斯坦囚犯,这场持续两年的血腥冲突,暂时画上了句号。
有位老人在坍塌的房屋前跪了整整三个小时,手里攥着孙女的发卡——那是他在废墟里找到的唯一遗物。
![]()
一
加沙城,这个曾经居住着200万人口的城市,如今变成了“全球最大的露天坟场”,两年的轰炸让60%的建筑化为齑粉,医院、学校、清真寺无一幸免。
联合国报告显示,6.7万人死亡,17万人受伤,超过200万人流离失所,相当于加沙总人口的80%,更残酷的是人道主义危机。
以色列从2023年起全面封锁加沙,切断了90%的电力供应,燃料、食品、药品极度短缺。
2025年夏天,加沙50万人陷入饥荒,医院里23%的儿童患上严重急性营养不良,连奶粉都要用海水稀释后喂给婴儿。
联合国机构罕见地认定,加沙的情况已“部分符合种族灭绝特征”,这在联合国80年历史上还是头一次,国际社会的愤怒达到顶点。
2025年9月联合国大会上,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刚走上讲台,37个国家的代表集体退场抗议,场面一度尴尬到冰点,连美国的欧洲盟友都开始公开批评以色列的“过度反应”。
很多人以为以色列是“赢家”,其实它也伤痕累累,两年战争导致数百名以军士兵阵亡,军费开支飙升至GDP的9%,相当于每个以色列家庭每年多掏1.2万美元的战争税。
经济更是一落千丈,2022年以色列GDP增长6.4%,到2024年暴跌至0.9%,高科技产业因人才外流和投资撤离损失惨重。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警告,未来十年以色列可能因贸易抵制损失上千亿美元,相当于其当前GDP的1/4。
国内民意也在转向,以色列民主研究所调查显示,大部分民众支持停火,特拉维夫每周都有大规模反战游行。
哈马斯发动2023年10月7日的突袭,绝非偶然,加沙被封锁16年,失业率高达50%,年轻人看不到希望。
哈马斯政治局主席哈尼亚曾说:“当你把人逼到绝路,他们要么自杀,要么反抗。”
那次突袭造成1200名以色列人死亡,其中包括大量平民,引发了以色列的疯狂报复。
但哈马斯也付出了惨重代价:其军事设施被摧毁90%,核心领导层半数伤亡,加沙民众对其激进政策的支持率从68%降至32%。
更致命的是,哈马斯发现自己被国际社会孤立,连曾经的支持者土耳其、卡塔尔都开始施压,要求其接受停火。
2025年夏天,哈马斯内部出现裂痕,部分派别主张与以色列达成长期停火协议。
![]()
二
这次停火,表面上是特朗普“两头施压”的结果,实则是多方利益博弈的产物,美国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特朗普政府急于在任期内达成“中东和平”政绩,对以色列软硬兼施:一方面承诺继续提供军事援助,另一方面警告内塔尼亚胡,如果不停火将面临国会制裁。
同时美国联合埃及、卡塔尔等国,为哈马斯提供了“体面下台”的台阶——释放人质换取部分封锁解除。
中东国家也在积极斡旋,卡塔尔作为哈马斯的主要支持者,利用其与以色列的秘密渠道传递信息;埃及开放拉法口岸,为人道主义援助和人员交换提供通道。
土耳其则在外交上为哈马斯站台,争取国际舆论支持,四国在埃及沙姆沙伊赫签署的停火协议,为后续谈判奠定了基础。
这次停火协议分三个阶段执行,先是立即停火,哈马斯释放20名以色列人质,以色列释放1986名巴勒斯坦囚犯,以军从加沙北部撤军,允许每天600辆人道主义援助卡车进入。
![]()
之后成立“国际和平委员会”临时管理加沙,启动大规模重建,计划在5年内投入700亿美元,重建医院、学校、电力设施。
最后哈马斯解除武装,以色列全面撤军,加沙实现非军事化,最终通过“两国方案”解决巴以问题。
听起来很美,但执行起来难如登天,哈马斯拒绝彻底解除武装,称“这是巴勒斯坦人的自卫权”,以色列则坚持“哈马斯必须消失”,双方在第二阶段谈判中就陷入僵局。
加沙重建资金缺口巨大,国际社会承诺的援助到位率不足30%,很多项目因以色列阻挠无法开工。
更危险的是,以色列国内右翼势力强烈反对停火,内塔尼亚胡政府随时可能因政治压力撕毁协议。
![]()
三
这场战争的影响远超中东,也门胡塞武装为声援巴勒斯坦,2024年起袭击红海商船,导致全球航运大乱。
马士基、地中海航运等巨头被迫绕道好望角,航程增加40%,运费暴涨300%,欧洲天然气价格因此上涨25%,直接推高了全球通胀水平,更讽刺的是,这场冲突让美国的中东战略彻底破产。
原本美国想通过“中东安全倡议”整合地区盟友,结果以色列的暴行导致沙特、阿联酋等国与美国离心离德,转而加强与中国、俄罗斯的合作。
巴以冲突的根源,是70多年的领土争端、民族仇恨和宗教矛盾,1947年联合国分治方案将巴勒斯坦一分为二,犹太人得到55%的土地,阿拉伯人得到45%,但双方都不满意。
此后五次中东战争,以色列领土越打越大,巴勒斯坦人却沦为“没有祖国的民族”,哈马斯的崛起,本质上是巴勒斯坦人对“和平进程”绝望的产物。
2006年哈马斯赢得加沙选举,正是因为民众对法塔赫的腐败和软弱感到失望,但哈马斯的激进政策,又给了以色列进一步压迫巴勒斯坦的借口。
国际社会的调解始终治标不治本,美国长期偏袒以色列,否决了70%的涉巴联合国决议;欧盟虽呼吁停火,却从未对以色列实施实质性制裁。
真正的和平,需要以色列放弃“大以色列”幻想,巴勒斯坦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国际社会拿出切实可行的“两国方案”路线图。
加沙的硝烟暂时消散,但这片土地的创伤远未愈合,20万返乡民众面对的,是没有屋顶的房屋、无法接通的水电,和亲人的坟墓。
![]()
停火协议的墨迹未干,以色列军队就在加沙北部开枪打死6名巴勒斯坦人,哈马斯则向以色列发射了3枚火箭弹,和平的种子需要时间浇灌。
或许我们无法在有生之年看到巴以和解,但至少可以记住:每一个在战火中失去生命的普通人,都是母亲的儿子、父亲的女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