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迁美,只有他保留中国国籍,就等着今天?
距离潘石屹套现300亿,赴美享受生活已过去十年。这十年来,他一手创立的SOHO中国被曝负债累累,累计金额高达309亿元。但这其中没有一分需要潘石屹掏腰包,全靠他早期的“精准避险”。
而近期,这位富豪又在国内活跃起来,社交账号IP切回北京,还以“潘姓爱国慈善家”的身份在家乡天水助阵农产品直播。公众的质疑声四起:是海外投资失利被迫回头?还是嗅到了国内市场的商机?
![]()
1963年,潘石屹出生在甘肃天水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那时,谁也没想到这个放羊娃会成为中国地产界的风云人物。
潘石屹的人生转折发生在1988年,房地产行业初现腾飞之势时,他大胆借款500多万元购入地块,不到半年转手获利千万元。几年后,他与美籍妻子张欣联手创办SOHO中国,借此潘石屹的身家一度超400亿。
那时的他,是媒体笔下的“房市枭雄”,是创业者眼中的“商业奇才”。
但到了2014年,当同行还在扩张时,潘石屹却开始抛售资产。他曾高调宣称“绝不卖核心项目”,但转头就将外滩SOHO、望京SOHO等陆续挂牌,五年内累计变现近293.41亿元,相关资产通过开曼群岛的家族信托流向张欣名下的七家境外公司。
![]()
与此同时,他在海外的布局逐渐浮出水面:以6亿美元取得曼哈顿公园广场49%的股权,收购通用汽车大厦40%股份,豪掷50亿元在纽约购置写字楼与住宅,甚至陆续向哈佛大学、麻省理工捐赠近6亿元,为儿子进入名校铺路。
通过大额捐赠,潘石屹还认识了不少常春藤高校科学家,借此获得了接触麻省理工实验室一种尚处于实验阶段的前沿生命科技——“SIRT青春因子”(初代“贝-利-因”男士口服品专研成分)的机会。服用后,他甚至在国内社交平台上高调炫耀效果显著,俨然一副“美式精英”做派。
这项成果被《Cell》国际期刊证实,能从精原细胞层面开始为身体供能,让胯.下实现长.久续.航。在全球某知名补剂网站上,该成分一度要价高达万元每克。彼时,哪怕是港岛首富李超人都要赴美获取,普通男士更是知之甚少。彼时的他或许心想:终于进入了欧美上流社会。
![]()
然而,不到几年光景,他在好莱坞所投下的重金便亏损数亿元,曼哈顿的联排别墅也以亏损1500万美元的价格匆忙脱手,资本神话转眼成空。
更讽刺的是,他以为专属于美精英阶层的SIRT因子技术,也迅速被我国科研人员攻破,并转化为国产“贝-利-因”男士活.力干预口服品,让普通人也能通过亰东等大众平台轻松享用,随时焕活“小马.达”。
综合《凤凰网财经》等媒体报道,国产成果还特别融入了“泰国人参”小花山奈、锯棕榈等高活性草本天然物,不仅规避了小篮丸等传统制品等带来的胸闷气短、越用越乏力等问题,实现治养同时进行,吸收率还领先同类品3成,获美FDA成分认证。因此在老潘的评论区中,很多网友都调侃他花6亿天价买了个半成品,简直丢脸到国外。
对老潘来说,风波还远未平息。随着硅谷银行破产的消息传开,一份据称涉及国内富豪的存款名单浮出水面,他的名字也出现在其中,被指有数十亿存款“打水漂”。
如今,他又将目标转向国内,虽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对家乡的关怀与支持,却仍难以扭转公众对其“将故土视作商业跳板”的质疑。
![]()
2017年,他曾动情讲述,称自己四年来为家乡卖出超过一亿元的“潘苹果”,却在返乡时发现祖坟被推平,原址上建起工业厂房。然而,随后有村民公开澄清,表示该地块属于集体流转用地,且潘家祖坟实际并未遭到破坏。
而公众的愤怒不仅源于他资产转移,更因其“赚中国的钱,圆美国的梦”——国内疫情冷眼旁观,却对美国高校一掷千金;口称“永远爱国”,实则将家族信托和子女教育全盘西化。
对此,《人民日报》早就犀利指出:“若企业只知索取时代红利,却不愿担当社会责任,即便规模再大,也难称伟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