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挤压测试通过专用探头模拟馅料在口腔中的流动行为,量化其粘稠度与内聚性参数。本研究采用质构仪(TA/BE反挤压装置)对中式馅料进行低速测试(速度≤2 mm/s),分析形变量、触发力等条件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实验表明,反挤压参数(负功面积)与馅料“绵密感”“脱模性”显著相关,为工艺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引言
在月饼、汤圆等食品生产中,馅料的流动特性直接影响成型效果与口感。传统感官评价难以量化“粘牙”“松散”等复杂体验,而反挤压测试通过模拟口腔挤压过程,可精准获取馅料流变特性。本研究聚焦反挤压测试技术,探索馅料质构参数与工艺参数的关联性,助力行业标准化升级。
![]()
实验方法
1. 样品制备
- 原料:市售豆沙(红豆制)、莲蓉(湘莲制),过40目筛去除颗粒差异。
- 预处理:恒温恒湿(25℃, RH 50%)平衡24小时,确保水分均匀分布。
2. 仪器与参数
设备:质构分析仪(配备TA/BE反挤压装置,含35mm活塞盘)。
测试模式:压缩模式(形变量60%、触发力5g、速度1.5 mm/s)。
数据采集:记录力-位移曲线,计算粘性阻力(负功面积,单位mJ)。
3. 重复性与验证 - 每组样品平行测试5次,RSD(相对标准偏差)<5%为有效数据。
- 与感官评价小组(n=10)评分对比,验证参数可靠性(如负功面积>100mJ对应“粘牙”评价)。
结果与讨论
1. 反挤压测试原理
测试过程:活塞下压样品至设定深度后回撤,记录样品流动阻力(图1)。
关键参数
硬度:下压初始峰值力(反映抗变形能力)。
粘性阻力:回撤阶段负功面积(表征流动粘性)。
2. 馅料质构特性分析
豆沙:平均硬度220g,粘性阻力85mJ(高直链淀粉提升抗剪切性)。
莲蓉:平均硬度150g,粘性阻力120mJ(果胶添加增强内聚力)。
3. 工艺参数影响
温度:低温(10℃)测试时,豆沙粘性阻力提升30%(淀粉结晶增强)。
油脂添加:每增加10%油脂,粘性阻力降低18%(润滑效应)。
应用建议
- 工艺优化方向
脱模性提升:控制粘性阻力<90mJ(添加0.3%黄原胶可降低25%)。
口感改良:硬度>180g时搭配5%油脂,平衡绵密与顺滑感。 - 设备选型指南
探头选择:TA/BE反挤压装置(接触面积大,适合半流体)。
速度匹配:黏性馅料建议速度≤2 mm/s,避免湍流干扰。 - 数据分析方法
主成分分析(PCA):区分不同品种馅料的流动特性(如豆沙与奶黄差异显著)。回归模型:建立粘性阻力-感官评分预测方程(R²>0.75)。
结论
反挤压测试为馅料流变特性研究提供了客观量化手段,未来可结合动态流变学与感官评价,构建多维品质控制体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