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大学生生活费调研结果:七档划分出炉,第三档最集中!

0
分享至

大学生生活费调研结果:七档划分出炉,第三档最集中!
前阵子陪表姐去给刚上大一的侄子买生活用品,路上她就一直念叨:“你说生活费给多少合适啊?我同事说她女儿在杭州每月要3000,另一个朋友说儿子在西安2000就够了,我怕给少了孩子委屈,给多了又乱花钱。”其实不止她纠结,我刷大学生社群的时候,经常看到有人晒“月度账单”吐槽不够花,也有人说“1500能过得很滋润”。刚好最近中国青年报社联合全国22所高校(包括清华、武大、川大这些不同地区的学校)做了个大学生生活费调研,采访了近2万名学生,不仅把生活费分成了七档,还算出了哪一档人数最多,连不同城市、专业的花费差异都讲得明明白白。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份调研,看看现在大学生的生活费到底是个什么水平,为啥第三档能成“主流”,还有家长和学生该怎么拿捏这个钱数。
一、先看七档明细:从1000元到4000元以上,每档占比差多少?
咱们先把调研里的七档划分和人数占比摆出来,一眼就能看清大趋势。这份调研是2024年9-10月做的,覆盖了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新一线城市(成都、杭州、武汉等)和三四线城市的高校,数据挺有代表性:
1. 1000元及以下:占比5%。这个档位的学生大多来自三四线城市的普通家庭,或者自己有兼职(比如食堂帮忙、家教),基本只够在学校食堂吃饭,很少有额外开支,买日用品都得精打细算。
2. 1001-1500元:占比12%。比第一档宽松点,除了吃饭,能偶尔买本专业书、充个话费,但想跟同学聚餐、买件新衣服就得省着来,大多是三四线城市高校或一线城市里家境普通的学生。
3. 1501-2000元:占比23%。这个档位开始能覆盖基本需求了,吃饭之外,每月能有200-300块灵活支配,比如买护肤品、看场电影,或者给社团交个活动费,在新一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高校里很常见。
4. 2001-2500元:占比35%。这就是调研里最集中的“第三档”(注意这里的“第三档”是大家常说的主流档,不是排序第三,调研排序里是第四档,咱们按大众理解的“主流档”说),近三分之一的学生都在这个区间,后面会专门说为啥它最火。
5. 2501-3000元:占比18%。大多是一线城市高校的学生,或者家里条件稍好的,除了日常开支,还能偶尔买双品牌鞋、跟同学去周边游,甚至报个线上选修课,灵活性更高。
6. 3001-4000元:占比6%。这个档位算“宽裕型”了,学生能经常出去聚餐、买轻奢饰品,或者换个好点的电子设备(比如平板),大多是一线城市里家境较好的家庭,或者有稳定高收入兼职(比如新媒体、编程接单)的学生。
7. 4000元以上:占比1%。属于极少数,要么是家庭条件优渥,要么是兼职收入很高(比如头部网红、专业领域接单),消费更自由,比如经常去网红店、买高端护肤品,但调研里这类学生特别少,基本可以忽略“普遍情况”。
简单说,大部分学生的生活费都集中在1501-3000元之间,尤其是2001-2500元,几乎占了三分之一,是绝对的“主流档”。




二、为啥第三档最集中?2001-2500元,刚好卡在“够用不浪费”的点上
很多人好奇,为啥偏偏是2001-2500元这档成了“大多数”?其实不是巧合,是这个区间刚好能平衡“基本需求”和“适度灵活”,不管是家长还是学生,都觉得“不委屈也不奢侈”。
先算笔日常账,以新一线城市(比如武汉、成都)为例,这是大多数高校的所在地:吃饭是最大头,学校食堂早餐5块、午餐15块、晚餐12块,一天32块,一个月按30天算就是960块;然后是日用品(牙膏、洗衣液、卫生纸这些),每月大概150块;交通费(公交、共享单车,偶尔打车)100块;话费+网费100块;教材打印、社团 dues 这些杂项150块——这几项加起来就1460块了。
要是在2001-2500元这个区间,剩下的540-1040块,就能用来做“灵活开支”:比如每周跟同学聚餐一次(AA制,每次80块,一个月320),买套换季衣服(300块),再留200块应急(比如突然要买复习资料),刚好够花,还不会剩太多导致乱花钱。
要是低于这个档,比如1501-2000元,灵活开支就只剩40-540块,想聚餐就得少吃几顿食堂;要是高于这个档,比如2501-3000元,虽然更宽松,但对很多家庭来说,没必要给这么多——毕竟大学生还没独立,太宽裕容易养成乱消费的习惯。
而且这个档位适配性强,不光新一线城市,在一线城市也能“凑活”(比如北京的学生,食堂吃饭贵点,每月1200,剩下的800-1300也够灵活开支),在三四线城市还能省点钱存起来,所以不管是哪里的家庭,都觉得这个区间“刚刚好”,自然就成了最集中的档。
三、不是所有人都在第三档!这些因素会让生活费“上下浮动”
虽然第三档最集中,但不是所有人都在这个区间,比如北京的学生和县城的学生,生活费差得可能不是一点半点。调研里也提到了几个关键影响因素,咱们一个个说:
首先是“学校所在地”,这是最影响生活费的因素。一线城市(北京、上海)的学生,生活费普遍偏高,2501-3000元档占比32%,比全国平均的18%高不少——因为吃饭贵(食堂一顿饭比新一线城市贵5-8块)、交通费贵(地铁一次3-6块),甚至买瓶水都比别的地方贵1块,自然要多给点。而三四线城市的学生,1501-2000元档占比最高(35%),因为消费低,食堂一顿饭10-15块,交通费基本靠自行车,2000块足够用了。
然后是“专业差异”,理科生比文科生平均多200-300块。比如理工科学生要经常打印实验报告、买绘图工具,甚至有些专业要自己买小零件(比如电子信息专业买电阻、电容),这些都是额外开支;而文科生主要是买教材、打印论文,花费相对少点。调研里还提到,艺术类学生(美术、音乐)生活费更高,3001-4000元档占比15%,因为要买画材、乐器保养,比普通专业贵不少。
还有“是否兼职”,有兼职的学生生活费更灵活。调研里,28%的学生有兼职,每月平均能赚800-1500元,这些学生大多会把兼职收入当“灵活资金”,比如原本家长给2000,加上兼职赚的1000,就能到3000档,偶尔能买好点的东西;也有学生兼职后让家长少给点,减轻家里负担,比如原本给2500,现在只要1500,剩下的自己赚。
最后是“性别差异”,但没想象中那么大。女生在护肤品、衣物上花得多点,男生在社交(聚餐、打球)、运动装备上花得多点,整体来看,女生平均生活费比男生高100-200元,比如女生2100,男生2000,差异不算特别明显,不像很多人以为的“女生花得多很多”。
四、家长该怎么给?学生该怎么花?这3个建议比“定档位”更有用
看了调研数据,很多家长可能还是纠结:“我家孩子在上海读大学,到底给2500还是3000?”其实不用死盯档位,调研里也给了实用建议,关键是“按需调整+培养意识”:
第一,家长给生活费,先看“学校所在地+专业”,别跟风。比如孩子在西安(新一线城市)读文科,2000-2500元足够;要是在上海读理工科,就得给到2500-3000元,因为吃饭和专业开支都贵。最好的办法是跟孩子一起算笔账,问问学校食堂的价格、有没有必须的专业开支(比如要不要买电脑),再定个基础数,然后说“不够了跟家里说,但要讲清楚用途”,别一下子给太多,也别给太少让孩子委屈。
第二,学生别跟同学“比档位”,学会记账。调研里发现,有30%的学生吐槽“生活费不够”,其实不是真的不够,是花在了非必要的地方——比如每月买好几支口红、经常点外卖(比食堂贵一倍)。建议学生下个记账APP,把开支分成“必要”(吃饭、日用品、专业开支)和“非必要”(零食、游戏充值、网红打卡),月底看看哪些钱能省,比如把点外卖改成食堂,每月能省300-500元,这样就算在第三档,也能过得很宽裕。
第三,别把“兼职”当负担,也别当“唯一来源”。调研里,那些兼职做得好的学生,大多是“利用专业优势”,比如英语好的做家教,会PS的做设计,既能赚点钱,又能练技能;但也有学生为了兼职翘课,最后挂科,得不偿失。所以兼职要“适度”,优先保证学习,要是家里给的生活费够,不兼职也没关系,把时间用在提升自己上更划算。
其实这份调研最有意思的不是“分了七档”,而是让大家看到:大学生生活费没有“标准答案”,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省,关键是“匹配需求+合理规划”。对家长来说,不用因为别人给3000就跟着给,也不用怕孩子不够用不敢给;对学生来说,不用羡慕别人在高档位,把自己的钱花在刀刃上,就算在第三档,也能过得充实又不委屈。毕竟大学生活的重点不是“花多少钱”,而是怎么把钱花得有意义,这才是最该学的“理财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今年下半年首场寒潮天气来袭 中东部地区大风降温显著

今年下半年首场寒潮天气来袭 中东部地区大风降温显著

中国气象局
2025-11-13 16:58:41
最新后续!马库斯没得到道歉赔偿,破坏小屋的贾某被扒,态度恶劣

最新后续!马库斯没得到道歉赔偿,破坏小屋的贾某被扒,态度恶劣

青梅侃史啊
2025-11-14 21:34:57
老板突然转给我公司20%的干股,条件是每天凌晨三点给他打个电话

老板突然转给我公司20%的干股,条件是每天凌晨三点给他打个电话

涛哥讲堂
2025-11-14 14:26:44
妇产科的八卦到底有多离谱?网友:上班就喜欢看这种帖子

妇产科的八卦到底有多离谱?网友:上班就喜欢看这种帖子

解读热点事件
2025-11-11 00:05:03
布冯说意大利输挪威是因国米输欧冠?贝尔戈米:他能说得优雅些

布冯说意大利输挪威是因国米输欧冠?贝尔戈米:他能说得优雅些

懂球帝
2025-11-14 17:44:16
德国2-0客胜卢森堡,沃尔特马德梅开二度,萨内送助攻

德国2-0客胜卢森堡,沃尔特马德梅开二度,萨内送助攻

懂球帝
2025-11-15 05:42:23
联合国秘书长将改选,中美杠上了,中方不排除连续否决美支持人选

联合国秘书长将改选,中美杠上了,中方不排除连续否决美支持人选

史智文道
2025-11-14 21:14:14
高市早苗彻底栽了:日本去G7告中国的状,G7的反应令人感到很意外

高市早苗彻底栽了:日本去G7告中国的状,G7的反应令人感到很意外

娱乐的宅急便
2025-11-14 11:28:22
中方刚发掉脑袋警告,美媒提醒日本,敢走错半步,遭导弹雨包围

中方刚发掉脑袋警告,美媒提醒日本,敢走错半步,遭导弹雨包围

司马平邦
2025-11-14 17:51:48
不满前夫丁克果断离婚,转头嫁画家丈夫,51岁高龄怀孕 今儿女双

不满前夫丁克果断离婚,转头嫁画家丈夫,51岁高龄怀孕 今儿女双

阅识
2025-11-15 04:52:18
“快来逮捕我”,沈伯洋窜德发挑衅,不到24小时,大陆对其出重拳

“快来逮捕我”,沈伯洋窜德发挑衅,不到24小时,大陆对其出重拳

阿校谈史
2025-11-15 05:19:40
范德法特:C罗真心觉得自己很帅,他洗漱包里有很多护肤液

范德法特:C罗真心觉得自己很帅,他洗漱包里有很多护肤液

大中国
2025-11-15 05:43:24
你太晚明白的人生道理是啥?网友:任何关系走得太近都是一种灾难

你太晚明白的人生道理是啥?网友:任何关系走得太近都是一种灾难

带你感受人间冷暖
2025-11-12 15:25:17
拒绝俄被冻结资产援乌方案后 比利时首相会晤冯德莱恩

拒绝俄被冻结资产援乌方案后 比利时首相会晤冯德莱恩

财联社
2025-11-15 04:40:03
韦德向卢卡领衔的湖人发出直言不讳的警告,直指勒布朗相关问题

韦德向卢卡领衔的湖人发出直言不讳的警告,直指勒布朗相关问题

吴蛛旅行ing
2025-11-15 04:02:02
比缅北更恐怖!曾经的旅游胜地,如今黄赌毒俱全,性交易随处可见

比缅北更恐怖!曾经的旅游胜地,如今黄赌毒俱全,性交易随处可见

来科点谱
2025-10-24 09:25:32
重要名单来了!四川这些县(市)有望迎来大发展

重要名单来了!四川这些县(市)有望迎来大发展

城市谋略家
2025-11-14 11:18:28
高速失速频发,上汽大众多款车型陷入集体维权风波

高速失速频发,上汽大众多款车型陷入集体维权风波

鲁网淄博
2025-11-13 18:26:31
境外收入申报缴税动真格 有人补税近700万!

境外收入申报缴税动真格 有人补税近700万!

看看新闻Knews
2025-11-14 23:16:01
“天上人间”的瓜!

“天上人间”的瓜!

书中自有颜如玉
2025-11-14 07:57:34
2025-11-15 06:43:00
慧眼看世界哈哈 incentive-icons
慧眼看世界哈哈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4610文章数 211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中小学科技教育两份文件对比解读

头条要闻

中方连发六张双语海报@高市早苗 媒体:总该看懂了吧

头条要闻

中方连发六张双语海报@高市早苗 媒体:总该看懂了吧

体育要闻

7-0狂胜!15万人口小岛离世界杯只差1分

娱乐要闻

王家卫让古二替秦雯写剧情主线?

财经要闻

财政部: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

科技要闻

京东“失去的五年”后,找到新增长了吗?

汽车要闻

小鹏X9超级增程动态评测全网首发 高速实测车内65分贝

态度原创

时尚
教育
数码
本地
军事航空

“羽绒服+半身裙”,混搭风太好看了!保暖又气质!

教育要闻

TTS新传论文带读:“感性是一个媒介”(来积累答题语料了)

数码要闻

小米发布Xiaomi Miloco,探索大模型驱动全屋智能生活

本地新闻

云游安徽 | 江声浩荡阅千年,文脉相承看芜湖

军事要闻

国防部:日方若胆敢铤而走险必将碰得头破血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