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爱因斯坦 1915 年提出广义相对论以来,这一颠覆传统时空观的理论始终充满争议。
![]()
有人觉得 “时空弯曲”“引力透镜” 等概念太过抽象,甚至质疑其科学性。但事实上,百年间无数物理实验早已为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写下铁证,让它从理论猜想成为支撑现代物理学的重要支柱。
广义相对论的核心观点是 “引力是时空弯曲的表现”,而首个验证这一观点的实验,发生在 1919 年的日全食期间。当时,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带领团队前往非洲和南美洲,观测太阳引力对遥远星光的影响。按照牛顿经典力学,星光应沿直线传播;但根据广义相对论,太阳的巨大质量会弯曲周围时空,使星光出现偏转。
![]()
实验结果显示,星光偏转角度与广义相对论的预测完全吻合,与牛顿力学的计算值相差甚远。这一发现轰动全球,广义相对论首次在实验中得到证实,也让爱因斯坦一夜成名。
随后,“引力红移” 实验进一步验证了广义相对论。该理论认为,在强引力场中,光的频率会降低,波长变长,出现 “红移” 现象。1960 年,美国物理学家庞德和雷布卡在哈佛大学的杰弗逊塔做了一项关键实验:他们在塔顶放置 γ 射线源,在塔底放置探测器。由于塔顶引力场比塔底弱,按照广义相对论,γ 射线到达塔底时应发生红移。实验中,他们通过精密测量,不仅观测到了红移现象,其数值与理论计算的偏差仅为百分之一左右。这一实验直接证明了引力对时空的影响,成为广义相对论的又一有力证据。
如今,我们日常依赖的卫星导航系统,更是广义相对论的 “现实应用验证器”。
![]()
卫星在高空运行时,受到的地球引力比地面弱,根据广义相对论,卫星上的时钟会比地面时钟走得快;同时,卫星高速运动又会因狭义相对论产生时间膨胀,导致时钟变慢。两种效应叠加后,卫星时钟每天会比地面快约 38 微秒。若不根据广义相对论进行校准,导航系统的定位误差每天会累积超过 10 公里,根本无法正常使用。正是广义相对论的精准预测,才让我们的手机导航、车辆定位等功能得以实现。
![]()
除此之外,引力波的探测更是为广义相对论画上了完美的 “收官之证”。2015 年,LIGO(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首次探测到双黑洞合并产生的引力波,其波形与广义相对论的预测完全一致。这一发现不仅证实了爱因斯坦百年前的预言,更开启了 “引力波天文学” 的新时代,让人类得以通过全新方式观测宇宙。
从日全食的星光偏转到引力波的探测,从实验室的精密测量到日常生活的实际应用,无数实验早已层层验证了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它不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实实在在支撑着现代科技发展、帮助人类探索宇宙的科学真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