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长的疑惑,其实戳中了“双减”后大家最关心的痛点——教育收费的“阳光度”。盐城迎宾路小学这事,表面是300元美术费的争议,根子是收费规范和监管响应的问题,得掰开了说清楚。
一、合规性先打个问号:政策红线不能碰
按教育部等四部门的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绝不能擅自加收费项目,收费得明明白白公示。现在的问题很明确:
![]()
• 300元课后延时服务费缴进非税账户,这是合规的,但额外的300元美术费没在公示清单里,也没提前说清明细,直接踩了“公开透明”的红线。
• 江苏早就明确课后服务费每学期300元/生,盐城本地也执行这个标准,可这额外的扫码收费,连账户是对公还是个人都没说清。要是个人账户,那资金流向、是否截留挪用,全是糊涂账。
更关键的是,2025年秋季学期起,江苏多地都要求收费得书面征求家长意见,还得公开公示,迎宾路小学这“先收费后解释”的操作,显然跟新规对不上。
二、家长的焦虑,藏着两个核心追问
家长不是不愿为孩子兴趣花钱,是怕钱花得不明不白。这两个问题必须有答案:
1. 钱往哪儿去? 4个美术社团的收费,是全给授课老师当劳务费,还是有其他开支?按规定服务性收费得成本补偿、非营利,还得单独核算,这笔钱的去向必须晒在阳光下。
2. 流程为啥乱? 正规收费该走学校财务、开财政票据,扫码支付模糊了账户性质,本身就是对财务制度的规避,难怪家长要犯嘀咕。
三、监管不能“慢半拍”,回应得跟上
截至现在,校方和教育部门都没出声,这其实比收费本身更让家长寒心。教育部早说了,各地要设监督举报渠道,及时核查问题,亭湖区教育局该拿出动作了:
• 先查收费性质,这300元算不算擅自增设项目?
• 再查资金流向,账户是谁的?钱花在哪儿了?
• 最后给个说法,对不规范的地方怎么整改?
教育收费无小事,“双减”政策的成效,就藏在这一笔笔清清楚楚的收费里。盐城家长那句“监管何时查明白”,既是追问,更是期待。这糊涂账,该清了。
来源:鹤鸣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