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清晨,记者走进柯桥区安昌街道盛陵村酱制品传承中心共富工坊,浓郁的酱香扑面而来。崭新的自动化生产线前,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打包酱制品。“预计年产量可达2万公斤,为村集体增收近30万元,还能带动20多个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谈起公司发展,刚刚入驻共富工坊的绍兴董仁记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董泉信信心满怀。这酱香弥漫、生机涌动的场景,正是安昌街道以特色产业为笔、以“共富片区”为墨,奋力书写强村富民新篇章的生动写照。
![]()
缕缕酱香,源自千年传承,更飘向共同富裕的未来。其背后,是安昌街道以“酱”为纽带,依托党建联建机制,推动产业做大做强、融合创新的初衷,精心调制了具有柯桥特色的共富“好味道”。
![]()
打破村域壁垒,实现抱团发展,是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成为共富引擎的关键一步。近年来,安昌街道紧扣“共富片区”建设目标,联合盛陵村、安华村等8个村社,精准打造“酱富安昌”党建联建强村富民项目。这样一来,不仅扭转了过去各村单打独斗的局面,也构建起高效、稳定、优质的酱制品产业链“共同体”,实现了安昌酱制品从“点上开花”到“面上成景”的跨越。
![]()
产业根基越扎实,共富道路越宽阔。完成了生产端的“抱团”后,安昌并未止步于此,而是持续推动产业链向文化、旅游延伸,求解“抱团”发展的最大值。如今,在仁昌酱园等非遗传承中心,游客不仅能观摩传统酱制品制作流程,还能亲手体验古法酿造,感受非遗魅力。文化的“活态”传承,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收益:去年一年,通过直播带货、研学旅游等渠道,安昌酱制品销售额突破百万元。
文化是这场产业裂变的“点睛之笔”。2024年,随着第三方社会专业运营公司力量的加入,一批融合田园观光、教育研学、农事体验的文旅线路陆续推出,蓬勃发展的研学产业一年为村集体增收200余万元。此外,依托深厚的酱文化底蕴,腊月风情节、非遗嘉年华等品牌活动轮番上演,年均吸引游客约200万人次。
![]()
与此同时,安昌街道还精心打造“安昌金酱”这一区域农产品公共品牌,通过举办“安昌金酱”酱制品制作大赛、参展农博会、上架萧山机场等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推广,推动“仁昌酱园”“哈哈香肠”“阿红香肠”等近十个优秀酱制品品牌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
酱香氤氲,共富可期。“我们正全力构建从酱油酿造到酱货加工,再到文旅融合、片区共富的完整产业生态链,推动传统酱制品生产向‘共富片区’模式全面转型。”安昌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街道已集聚300多家酱制品市场主体,带动产业链“进村入市”,行业年产值突破6亿元,推动村集体增收超2000万元,68%的农户通过酱制品产业实现增收。这碗传承千年的酱,正散发出愈加醇厚、绵长的幸福味道。
柯桥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郦曼丽 见习记者 陈凯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