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胖东来辞退12年老员工,引爆热搜。
中国裁判文书网的判决揭开了事件核心:2021年,入职12年的员工刘霞在理货时未第一时间接待顾客,胖东来依据《各项管理制度》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
▲图源:大河报
法院认定制度经合法程序制定且员工已签字确认,判决企业胜诉。
![]()
▲图源:微博
但目前网友们的质疑并未因司法结论消解。争议焦点集中在三个维度:
其一,点货理货本属9:00-9:30的规定工作内容,员工是否需为“履职冲突”承担最严重后果;
其二,12年工龄对应的忠诚度,与“未及时接待”的过失是否匹配;
其三,以“员工至上”著称的企业,为何在制度执行中呈现“零容忍”姿态。
![]()
▲图源:微博
这种情感落差背后,是大众对“乌托邦”的特殊期待——当胖东来2025年披露员工人均月入9886元、年休假超40天时,人们默认高福利应配套柔性管理,却忽略了其服务口碑正建立在严苛的制度基石上。
可以说,于东来在2025年超市调改大会上的披露,完全勾勒出了一个充满矛盾的商业体:账上41亿现金无贷款,前十月销售额184亿超去年全年,国庆八天营收8.2亿,却因基层员工的接待细节引发信任危机。
而这种分裂其实早已埋下伏笔。
一方面是“打工人天堂”的标签:行业最低流失率、管理层年分配70万元、一线员工可自主处理客诉;另一方面是近乎偏执的管理尺度:因红内裤事件出具53页检测报告自证,起诉质疑博主索赔40万元,对服务瑕疵“零容忍”。
销售额的飙升更是放大了这种矛盾。2024年169亿到2025年184亿的增长背后,是员工劳动强度的隐性提升。
胖东来既想维持高福利,又要保障服务品质,最终只会将压力传导至制度执行的最末梢。
深入看,胖东来的争议史,本质是流量双刃剑的具象化。从被誉“不挂牌的6A级景区”,到因玉石定价、无偿帮扶等话题屡遭“碰瓷”,互联网既赋予其超越地域的商业价值,也用放大镜审视每处细节。
这种舆论环境形成特殊悖论:当胖东来强硬回击“网络黑嘴”时,被赞“守护商业底线”;当它严格执行内部制度时,却被批“不近人情”。
公众既期待它保持理想化底色,又要求它具备成熟企业的容错能力,这种双重标准让其陷入“怎么做都不对”的困境。
我更担心的是,“造神”后的反噬风险。正如于东来所言,过度关注让企业陷入“被捧杀”的裹挟。
当41亿现金储备与辞退老员工的新闻并置,舆论自然会追问:为何不能用利润空间换取管理弹性?
这种质疑恰恰击中了乌托邦叙事的软肋——商业本质终究不是慈善。
胖东来的困境,折射出超市行业的共性难题:如何在成本、福利与服务间找到平衡。
行业数据显示,超市基础岗位薪资普遍处于社会下限,大部分企业依赖灵活用工降低成本,而胖东来的高福利模式本就需要严苛管理来维持运转效率。
但流量时代的特殊性在于,公众不再满足于“合规即可”,而是用道德标尺衡量企业行为。
于东来或许比谁都清楚这种风险。他一边控制销售额不超200亿,一边强调“反对纵恶”的管理哲学,试图在扩张与初心间踩稳脚步。
但乌托邦的脆弱之处正在于此:它既要对抗商业规律的重力,又要承受流量神坛的重压。
当41亿现金躺在账上,当184亿销售额持续增长,胖东来最该回答的或许不是“为何辞退员工”,而是“如何在规模与温度间重建平衡”。
毕竟,真正的理想主义,从来不是活在舆论滤镜里,而是在现实土壤中长出韧性。
参考消息:
鲁网:《胖东来12年老员工未及时迎客被认定严重违纪遭开除,法院判决:其行为违反制度,驳回赔偿请求 》
行业资讯、案例资料、运营干货,精彩不停
全文完,欢迎文末评论、点赞、分享。
各位朋友,因不可抗力,部分文章被强制性删除。为了不失联,请关注下面的备用号,有些精彩内容会发在这个号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