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方进一步收紧稀土出口管制措施,特朗普随即表态,计划对中国加征100%关税,中美贸易领域的紧张局势再度升级。
美方起初反应强烈,不过仅六天后,其盟友便陆续集结完毕,还敲定了具体时间,打算联合对华“下战书”。
![]()
中方出棋
很多人以为,中方这次收紧稀土出口,只是一次常规的资源保护措施,可仔细拆解新规内容才发现,背后藏着更深的战略考量。
10月9日发布的新规,最关键的突破在于首次把管控范围延伸到了境外。
不管产品是在哪个国家生产的,只要含有0.1%以上中国稀土原料或技术,出口前都必须拿到中国的审批。
这一下就堵死了很多国家想通过“第三国加工”规避管制的路子。
更值得关注的是,新规管控的不只是稀土原矿或金属,而是整个产业链的“隐性含量”,从冶炼、磁材制造到提纯回收,全流程技术都被纳入了管控清单。
![]()
这可不是简单的“卡脖子”,而是构建了一套“能进不能出”的技术壁垒。
中方明确表示,这么做不是要禁止出口,而是依法履行防扩散义务,还特意保留了合规民用贸易的审批通道和通用许可机制。
甚至在政策发布前,就通过出口管制对话机制提前通报了相关国家,程序上挑不出任何毛病。
为什么要在稀土上做文章?答案藏在全球地缘局势里。
现在高科技、军工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稀土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早已不只是经济工具,更是国家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比如美国F-35战机的永磁发电机,用的重稀土几乎全靠中国供应;欧洲的风力发电机、医疗影像仪器,核心部件也离不开中国稀土。
![]()
中方这步棋,既是对自身资源的合理保护,更是在全球产业博弈中,从“世界工厂”“资源仓库”向“技术守门人”转型的关键一步。
美西方反应
中方新规刚落地,美国的反应堪称冰火两重天。
10月10日,特朗普一边放狠话,说要从11月1日起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追加100%关税,还考虑限制中国软件出口,要求相关企业申请特许许可证。
一边又在社交平台上改口,声称不想伤害中国,而是帮助中国。
![]()
这种前后矛盾的表态,说白了就是想试探市场反应、制造舆论压力。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也跟着喊冤,说对中方新规感到意外,抱怨没提前沟通。
可这说法很快就被中方打脸,商务部明确表示,新规发布前早就通过正规渠道通报了美国。
其实美方心里比谁都清楚,真正让他们慌的,是多年布局的稀土供应链要崩盘。
之前美国一直想通过“友岸外包”、扶持本土企业摆脱对中国的依赖,甚至推出了10亿美元的矿产采购计划,规模接近全球年消费量的五分之一,可实际情况呢?
美国本土只有MPMaterials一家企业试图打造完整稀土供应链,可这家公司长期以来都是把稀土矿出口到中国加工,再把成品买回去,连自己挖的矿都炼不了。
更棘手的是,美国早就停了对华出口稀土精矿,因为自己加工都不够用,典型的“有矿无技”“有需无链”。
美国的焦虑还没缓解,欧盟的反应更激烈。
新规出台六天,欧盟贸易专员谢夫乔维奇就公开说,新规已经导致部分欧盟企业停产,造成了“切肤之痛”,他们怕的不是军备断供,而是制造业链条断裂。
![]()
欧洲企业用的虽然不是中国稀土本体,可高端设备里的核心部件离不开中国稀土技术,原材料一收紧,整个上游都卡壳了。
为了应对,欧盟一边跟美国商量着要开G7视频会,计划参考美国的强硬做法联合施压;一边又悄悄找澳大利亚、加拿大求新供货渠道。
可绕来绕去发现,就算找到替代矿源,最后还是得送到中国做分离提纯。
全球90%的稀土加工份额、93%的稀土磁体制造份额都在中国手里,其他国家根本没这个技术能力。
更有意思的是,欧盟内部其实是各管各的。
虽然丹麦作为轮值主席国,外交大臣拉斯穆森喊着欧盟是全球最大贸易集团,要展现实力,可很多欧洲国家根本不愿意在本土开矿:怕污染、怕民众抗议、怕成本太高。
欧盟之前出台的《关键原材料法案》,表示2030年要实现“10%本土开采、40%本土加工”,可大多项目都停留在纸面上,连稀土冶炼厂都建不起来。
![]()
因为没经验、没人才,更没技术。
中国的稀土分离成本比美国低一半还多,这种差距不是靠喊口号就能补上的。
美国内忧先爆发
这场稀土博弈,还没等美西方形成真正的合力,美国内部就先出了问题。
特朗普10月10日宣布加税后,美股当天就崩了。
![]()
标普500指数跌了2.7%,纳斯达克指数跌了3.56%,创2025年4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市值蒸发数千亿美元。
后来特朗普又提了一次加税,美国七大科技公司市值直接缩水7700亿美元,投资者慌得不行。
雪上加霜的是,美国政府停摆的影响还在扩大,财长贝森特都公开承认,停摆已经开始影响实体经济。
美国大豆协会会长直言,连续的贸易摩擦已经对美国农业出口造成了长期伤害。
可这些声音根本影响不了决策层,毕竟在他们眼里,遏制中国比解决国内问题更重要。
反观中方,自始至终都保持着稳扎稳打的节奏。
面对美西方的集体施压,中方没有封闭出口渠道,而是通过通用许可和豁免机制,既保障了全球产业链的基本运转,又把主动权牢牢握在手里。
![]()
这种不惹事、不怕事的态度,让越来越多国家看清,美西方喊的摆脱中国依赖只是虚张声势。
西方国家就算技术攻关成功,要建立完整的稀土供应链至少得十年八年,可美国换总统像翻书,欧盟政策周期又短,谁能保证十年不变的投入?
结语
美西方六天集结三十国施压,看似声势浩大,却难掩“有矿无技”“内部松散”的短板;中方一纸新规,不仅守住了资源底线,更展现了从“世界工厂”向“规则制定者”转型的决心。
这场博弈还没结束,未来美西方可能还会推出更多限制措施,中国也会继续完善稀土管控体系。
但可以肯定的是,谁能在稀土技术、加工能力上占据优势,谁就能在未来的科技和经济竞争中掌握主动。
![]()
信息来源:
观察者网:《欧盟想与G7沆瀣一气:咱们加一块,对中国施压才有力》,2025-10-15
![]()
喜欢本期节目,请您点击“关注”,不错过下期分享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此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