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历史上最神秘的中国食物,藏了多少秘密

0
分享至


“来自民间而高于民间,把普通的食材做到尽可能精致”,这是紫禁城饮食的最大特点。从宫廷饮食里,洞见经济、文化与政治的变迁。

“民以食为天。”古代帝王亦离不开“饮食”二字。

1976年,苑洪琪从南开大学毕业,进入故宫博物院工作,从事宫廷文化、宫廷生活与宫廷文物的研究。在研究宫廷文物的过程中,她发现了很多精美的餐具,开始对“皇帝用这么好的餐具吃什么”产生好奇。

为了研究紫禁城内的饮食与文化,苑洪琪查阅了大量史料,尤以《御茶膳房》和《内务府遗产》看得最多。史料之中,《膳底档》详细记录了皇帝的每日膳单、用料、摆设、餐具等。早年间故宫档案整理不全,她便用手抄记录,从1978年一直坚持到2002年。

在苑洪琪笔下,紫禁城饮食逐渐精致化的脉络跃然纸上,与大量古方食谱一道编织出时而颠覆民间想象、时而印证传说故事的网络,构成了《故宫宴》一书的原稿。2021年1月,该书正式出版,曾经神秘的紫禁城饮食终于走出历史的帷幕,来到大众面前。


明清交替,满汉融合

明朝在迁都北京前,帝王饮食具有江南特色。膳单中常见以鹅、鲜鱼、鲜虾等水乡家禽与河鲜为主食材的菜肴,还有一些江南特色的蔬菜。

在《南京光禄寺志》里记录了洪武十七年(1384年)明太祖朱元璋的一则膳单,可以看到其早膳中有煎烂拖齑(捣碎的姜、蒜、韭菜等)鹅、两熟煎鲜鱼,午膳中有胡椒醋鲜虾、烧鹅、蒸鲜鱼、丝鹅粉汤。


2023年9月24日,北京。团河行宫遗址公园启动试运行,市民可免费预约参观,园区内设御膳文化专题展。(图/CFP)

书中还记载了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的一则晚膳膳单,其中不乏椒醋鹅这样的水乡特色菜肴。永乐年间迁都北京后,帝王饮食渐渐受到北方饮食文化影响,开始出现花卷、馒头、面饼等面食,肉菜的做法也变得多样化。

苑洪琪指出:“明代皇帝的饮食习惯确实遵循汉族的传统和江南的特色,因为他们最初的都城在南京。朱棣迁都北京之后,带来的大臣和家属都是江南人,所以他们的生活习惯是南北融合的。”

与明朝皇帝相比,清朝皇帝在饮食上的差异是由不同的生长环境和民族传统造成的。


2024年5月15日,北京。穿着古代服装的儿童在故宫的阴凉处休息。(图/CFP)

“清代皇室发源于东北,饮食习惯是在东北养成的。其最大的特点是,清代皇帝一日只吃两餐。早膳多在早上六七点开始,有时也会推迟到早上8点。晚膳多在中午12点至午后2点。两次正餐之后,如果饿了就各加一顿小吃。晚上还要喝一点酒。”

苑洪琪说,这种习惯的养成是因为满族人生活在东北地区,一年中大约有8个月是冬天或者深秋天气,热食和酒利于让他们保持体温。而北京所在的华北地区在气候上与东北差异明显,许多满族传统和生活习惯不再适合新的环境,他们不得不作出改变。

“他们在东北的时候经常吃高油脂的东西,比如野味。”苑洪琪举例道,“但是入关以后不行了,北京的气候不允许,所以那时候长疮的人特别多,中医就建议他们清淡饮食。”不过,清朝初期的宫廷宴席礼仪仍呈现出以满族为先的显著特点。“像在大宴的时候,以前所有官员座次都是满族第一、汉族第二。即使满族官员的品级不高,他们的座次也要排在汉族官员前面。”

因此可以说,在这一阶段,清朝宫廷饮食的满汉融合过程是被动的,他们还没有以平等和包容的心态看待汉族文化。直到乾隆继位,清朝宫廷才开始主动进行满汉融合,向悠久的汉族文明学习。


2025年8月28日,北京。不少中外游客在暑期涌入故宫,故宫游热度不减。(图 /IC photo)

苑洪琪解读道:“到了乾隆时期,入关将近100年了,民族心理慢慢发生变化。清朝宫廷进一步强化自己的汉文化,一是尊重汉族官员,二是尊重汉族的生活习惯,这两点是特别明显的。像大宴的时候,有满席也有汉席,满汉官员坐在一起吃。其次,康熙、乾隆都曾六次下江南,江南文化人多。他们去(江南),既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怀柔政策。”

另外,康熙还开启了清朝皇帝东巡、西巡、南巡的传统,促使清朝宫廷最终形成了由三种地方风味及菜系组成的御膳体系:首先,沿袭明代东北厨师的做法;其次,将满族传统的食品,以及皇帝在南巡、东巡、西巡中接触到的当地饮食习惯带入宫中。

帝王饮食,

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奢侈

如今,故宫博物院内有历史建筑和展出的文物供人欣赏,宫廷的生活细节却长久地隐匿于时光深处。由于饮食是经济、文化乃至政治变迁的一个重要展示窗口,且能彰显人的喜恶和个性,所以大众对帝王饮食一直充满了好奇。

康乾盛世是距今最近的一个封建王朝的巅峰期,这三位皇帝吃什么,是大家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


2019年,北京。一名市民坐在故宫门前。宫门内外,是穿越古今的灿烂文明。(图/聂一凡)

苑洪琪在研究中发现,康熙是个节俭的皇帝。“《庭训格言》中记载了康熙关于饮食的看法,有一句是‘慎起居,节饮食’。他觉得那时候国家还很困难,虽然不打仗了,但是生活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在这一阶段,他自己吃得很简单。”

上了年纪后,康熙吃得更加清淡,且不再吃夜食。他教育子女珍惜粮食、少饮酒,尤其是白酒——“因为酒是粮食的精华。有的地方百姓还没有吃上饭,却把粮食拿去酿酒。这是不对的,帝王之家要做表率”。

康熙在饮食上的养生意识还体现在他有喝葡萄酒的习惯。苑洪琪介绍道:“他有一段时间睡不好觉,因为皇储立了废、废了立,这令他大伤脑筋,也带来了特别大的精神压力。当时外国传教士将好多西方文化带进宫,其中有葡萄酒,就建议他尝一尝。他尝了觉得不错,就开始喝葡萄酒了。除了传教士带来的外国葡萄酒,他还喝长白山产的一种野葡萄酒。”

在康乾盛世中起承前启后作用的雍正,或许因为其在位时间较短,苑洪琪并未在史料中找到太多有关其饮食的记载。但是,作为启动《庭训格言》整理工作的皇帝,他教导皇子们要向康熙学习,节俭吃穿用度。


(图/unsplash)

通过故宫现存的酒具珍藏,倒是能对雍正的饮酒爱好窥探一二。苑洪琪告诉《新周刊》,故宫馆藏酒具大多标记了制作年份,多数帝王没有自己的御用酒壶,但打上“雍正御用”烙印的酒壶多达190多只。另外,他在王府时常喝一种名为“龟龄酒”的药酒,这一习惯延续至其继位后。

乾隆年间,清代宫廷的诸多制度正式确立,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随着经济繁荣、人口增多,宫廷的外界交流日益密切,玉米、红薯、进口蔬菜等食材开始进入紫禁城。在这个大融合的时期,宫廷里也形成了更加包容的风气。

“这是公开的秘密,”苑洪琪笑着举例,“宫里每天要吃祭祖肉,就是水煮白肉,没有任何滋味。前往祭祖仪式前,大臣们偷偷在口袋里揣一块浸了酱油或者盐的棉纸。吃祭祖肉时,大家把肉切成薄片,然后在纸上蹭一下再吃。皇帝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就说明生活在变化了,而且变得更好了。”

除此之外,清朝在饮食层面的礼制还有很多,譬如“荐新”。“每年都有12次荐新,就是把当季最好的食材先拿到太庙给祖宗‘吃’。比如大白菜下来了必须要荐新,不荐新,皇帝的餐桌上就不能出现大白菜,因为他觉得祖先还没‘吃’,他就不能吃。”


2025年3月15日,北京。穿着古代服饰的游客在雪中游览故宫博物院。(图/unsplash)

主编《故宫藏毯图典》时,苑洪琪发现,在宫廷大宴时,从赴宴者的穿着到宴席的环境、装饰、餐具、桌椅等,所有事物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地毯也是其中一个要素。“有的毯子是(宫廷)平时不舍得铺的,到了大宴才铺。”

依苑洪琪看,正是这些繁复的礼仪制度,构成了紫禁城饮食文化中最能体现皇家气派的元素,而不是像民间传说中,称宫里的人每天都吃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同一道菜由御厨做出来能比普通人家做的好吃千万倍。


完全复原宫廷饮食,几乎不可能

除了礼制,宫廷饮食与民间饮食的区别还体现在精致程度和服务对象上。用苑洪琪的话讲是“来自民间而高于民间,把普通的食材做到尽可能精致”,这是紫禁城饮食的最大特点。


中国香港的御膳餐厅。(图/Bruno Barbey)

“一个御膳房内有300多名厨师,一人专做一道菜。今天点不到这道菜,厨师就可以不做菜了,点了才开始做菜。好多人说自己的菜是宫廷菜,但是别的我不说,就说他们的摆盘,切的这个(食物)形状就不像。虽然我没吃过宫廷菜,但是宫廷里所有的事情都和现在不一样。做任何事情不计工本,这个咱现在办不到。”

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在清朝,宫里的饭香总免不了溢出殿堂、穿过步道,飘散到宫门之外,大宴的盛景也并非不能宣传和探讨的深宫秘密。于是,宫廷饮食的一些礼制、御膳的一些名称流入了民间。

同样地,宫廷对民间也有好奇,皇帝也会嘴馋老百姓吃的东西。以乾隆为例,他听说北京老百姓爱喝豆汁,就派人从民间请了一位老师傅到宫里为他现做。

宫廷与民间对饮食的双向影响,在日后北京菜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过,苑洪琪在研究中了解到,具体的宫廷食品其实没有留下来,“从膳单和文人的笔记,还有当时传膳的一些程序来看,很难说现在哪些菜式是传统的宫廷美食”。


2018年9月14日,希腊雅典。卫城博物馆展出与乾隆皇帝有关的100余件来自故宫博物院的珍贵文物。(图/CFP)

而且,对于宫廷菜的品质,皇帝说好就是好,没有人知道他们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很多原材料的制作方法已经不一样了,所以苑洪琪认为“老味道是很难复原的”。

在传统文化受到年轻人关注和欢迎的当下,出现了一些打着“宫廷饮食”和“复原御膳”旗号的餐饮商家。苑洪琪认为,这些以此为噱头的食品都过于花哨,中间环节过多,可能会不卫生。她认为,如果要给这类产品打上文旅标签,有三个条件是必不可少的:“第一,菜要精致;第二,摆盘要符合传统;第三,要保证干净卫生。”

另外,一些产品的命名、营销等有悖事实,这令她颇为担忧。“我觉得关注历史不是说让你非得上哪去学几年,但你得大致知道。另外要注意正面宣传,不要丑化帝王这类历史人物。”

作者 | 洞照编辑 | L题图 | unsplash运营 | 邓官靖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崩盘!乒坛第7位世界冠军被淘汰:连丢3局被逆转,不敌奥运亚军

崩盘!乒坛第7位世界冠军被淘汰:连丢3局被逆转,不敌奥运亚军

越岭寻踪
2025-11-01 04:11:18
蔡依林“渣女站姿”火了! 腿缝几乎没间距,看得人眼睛都直了!

蔡依林“渣女站姿”火了! 腿缝几乎没间距,看得人眼睛都直了!

健身迷
2025-10-19 09:58:20
底层家庭花父母的钱叫“啃老”,有钱家庭给孩子花钱却叫“托举”

底层家庭花父母的钱叫“啃老”,有钱家庭给孩子花钱却叫“托举”

呼呼历史论
2025-11-02 05:27:39
汪小菲已给小玥玥姐弟在北京找好学校,透露不接孩子回来的原因!

汪小菲已给小玥玥姐弟在北京找好学校,透露不接孩子回来的原因!

来条娱吃
2025-11-01 22:04:11
国米核心球员负荷拉满,皮实耐造真可靠!冬窗引进低配科内?

国米核心球员负荷拉满,皮实耐造真可靠!冬窗引进低配科内?

肥强侃球
2025-11-01 23:11:15
周末男子带小三去游玩,父亲安慰儿媳:我收拾他,男子回来后傻眼了

周末男子带小三去游玩,父亲安慰儿媳:我收拾他,男子回来后傻眼了

温情邮局
2025-09-08 14:23:26
总有一天,你会恍然大悟:原来发财的方法,都是极简的!

总有一天,你会恍然大悟:原来发财的方法,都是极简的!

阿胖读书
2025-08-14 16:43:10
重要赛事!11月2日2央视五套CCTV5以及CCTV5+节目表

重要赛事!11月2日2央视五套CCTV5以及CCTV5+节目表

皮皮观天下
2025-11-02 05:07:37
今日金价:大家要有心理准备了,下周,金价或将重现13年历史

今日金价:大家要有心理准备了,下周,金价或将重现13年历史

小鬼头体育
2025-11-02 03:58:22
宗馥莉三进宫娃哈哈,从老板变成打工仔

宗馥莉三进宫娃哈哈,从老板变成打工仔

大道微言
2025-10-26 18:33:12
威廉王子将亲叔安德鲁贬为庶民踢出王室?大义灭亲为凯特复仇,手段超狠!

威廉王子将亲叔安德鲁贬为庶民踢出王室?大义灭亲为凯特复仇,手段超狠!

英国报姐
2025-10-31 22:05:56
浙江主持人伊一,傲人上围太好看!她说:气质是跑出来的!

浙江主持人伊一,傲人上围太好看!她说:气质是跑出来的!

马拉松跑步健身
2025-11-01 21:45:04
曾和靳东爱的死去活来,却被父亲“棒打鸳鸯”,转身嫁给父亲看准的女婿,44岁的她后悔了吗?

曾和靳东爱的死去活来,却被父亲“棒打鸳鸯”,转身嫁给父亲看准的女婿,44岁的她后悔了吗?

不二大叔
2025-10-26 21:23:34
这一次,高调官宣新恋情的葛荟婕,终究没给凉薄的汪峰留一丝体面

这一次,高调官宣新恋情的葛荟婕,终究没给凉薄的汪峰留一丝体面

八斗小先生
2025-11-01 11:19:14
薄一波直接打断原副总理姬鹏飞电话,说:他大逆不道,别执迷不悟

薄一波直接打断原副总理姬鹏飞电话,说:他大逆不道,别执迷不悟

大运河时空
2025-11-01 18:00:03
港媒爆料赵雅芝日子挺苦的,被3个儿子长期啃老,71岁还不能老!

港媒爆料赵雅芝日子挺苦的,被3个儿子长期啃老,71岁还不能老!

木子爱娱乐大号
2025-07-05 09:37:33
建国初,列强要求中国承认数亿两白银的欠单,主席大手一挥:不还

建国初,列强要求中国承认数亿两白银的欠单,主席大手一挥:不还

南书房
2025-10-01 20:17:58
国乒大溃败!两位中国球员被淘汰,产生三大不可思议,王艺迪独苗

国乒大溃败!两位中国球员被淘汰,产生三大不可思议,王艺迪独苗

小鞄搞笑解说
2025-11-02 04:58:13
坎比亚索:进球释放了一些情绪,斯帕莱蒂来到尤文我很高兴

坎比亚索:进球释放了一些情绪,斯帕莱蒂来到尤文我很高兴

懂球帝
2025-11-02 06:46:19
符合这10条就是招人烦的老人,尤其是第九条,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符合这10条就是招人烦的老人,尤其是第九条,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情感大使馆
2025-11-01 10:45:48
2025-11-02 07:20:49
新周刊 incentive-icons
新周刊
一本杂志和一个时代的体温。
21139文章数 128997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美国防长国务卿受威胁 躲进军事基地

头条要闻

美国防长国务卿受威胁 躲进军事基地

体育要闻

NBA球员,必须吃夜宵

娱乐要闻

王家卫这波录音,撕烂了遮羞布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事关安世半导体,商务部最新发声!

汽车要闻

换新一口价11.98万 第三代蓝电E5 PLUS开启预售

态度原创

手机
数码
游戏
房产
公开课

手机要闻

疑似OPPO Find X10被曝光:2亿潜望镜确认加持,其他厂商怎么玩?

数码要闻

预热 2026 FIFA 足球世界杯,闪迪推出多款授权设计存储产品

《GTA》为什么经久不衰?丹·豪瑟透露制作理念

房产要闻

实力破圈!这个豪宅交付,正在定义海口品质样本!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