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眼白爬满红血丝、揉眼后眼红加重、戴美瞳后眼酸发红…… 生活中, “眼红” 很常见,但很多人一看到眼红就默认“发炎了”,随手用自备的 “消炎眼药水”(多为抗生素类),结果越滴越严重,其实眼红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不同类型用药完全不同,乱用药可能延误病情、损伤眼表甚至引发更严重眼病。
一、先搞懂:眼红的“红”从哪来?为何不能乱用药?
眼红的 “红血丝”,本质是眼白(巩膜)表面毛细血管扩张充血。但充血原因分两类:
1. 感染性: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引发(如细菌性结膜炎、病毒性结膜炎),属于 “炎症性充血”,需针对性用抗感染药物;
2. 非感染性:由干眼、过敏、视疲劳、戴镜不当等引发(无病原体),属于 “刺激性或疲劳性充血”,需对症缓解,用抗感染药无效。
关键风险点:若把“过敏眼红”当“细菌感染”,用了抗生素眼药水(如左氧氟沙星),不仅无效,还可能因药液中的防腐剂损伤眼表,加重干涩;若把 “细菌性眼红” 当 “视疲劳”,仅用缓解充血的眼药水(如萘甲唑啉),会掩盖感染,导致炎症扩散,甚至引发角膜炎、影响视力。
二、3 招区分:感染性与非感染性眼红
1. 看 “伴随症状”:疼、痒、分泌物,差别很大。
![]()
2. 看“诱因”:是接触了传染源,还是熬了夜?
感染性眼红:多有明确的 “接触史” 或 “诱因”,比如:摸过感冒发烧的人、共用过毛巾 / 眼药水后发病;游泳后眼睛发红(泳池水可能含细菌);发病前有感冒、咽痛等症状(病毒可能扩散到眼睛)。而且部分感染性眼红(如病毒性结膜炎)有传染性,可能全家先后发病。
非感染性眼红:多和“生活习惯”或“接触过敏原” 有关,比如:前一天熬夜到凌晨、长时间盯电脑手机;戴隐形眼镜超过 8 小时,或忘记换护理液;接触了花粉、宠物毛、粉尘后,眼睛突然发痒发红;吹了半天空调,眼睛又干又红(空调会加重眼干)。
3. 看“发作速度”:突然红 vs 慢慢红
感染性眼红:多为 “突然发作”,比如早上起来还好好的,中午眼睛就红得明显,且可能半天到一天内加重。
非感染性眼红:多为 “逐渐出现”,比如盯屏幕 3 小时后,眼睛慢慢出现红血丝,休息后会轻微缓解,但再次用眼又加重。
三、对症用药:不同眼红的 “正确打开方式”
(一)感染性眼红:不滥用抗感染药,先分“细菌/病毒”
感染性眼红需在医生诊断后用药(避免自行买抗生素/抗病毒药),核心是“针对性杀灭病原体”:
1. 细菌性感染(红+黄稠分泌物)
用药选择:遵医嘱用抗生素类眼药水(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
药师提醒:①每天4-6次,连续用5-7天,症状消失后需巩固1-2天(避免复发);② 勿用“抗病毒药”(如阿昔洛韦),无效且可能延误病情;③ 若分泌物多,用药前可用无菌棉签蘸生理盐水擦去,再滴药(保证药效)。
2. 病毒性感染(红+水样分泌物+流泪,伴感冒)
用药选择:遵医嘱用抗病毒类眼药水/凝胶(如阿昔洛韦滴眼液、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可联合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缓解干涩);
药师提醒:①抗生素对病毒完全无效,勿滥用(如妥布霉素);②病毒有传染性,用药期间避免共用毛巾,滴药后及时洗手。
(二)非感染性眼红:对症缓解,不盲目 “消炎”
非感染性眼红无病原体,核心是 “缓解诱因”,避免用抗感染药(无效且伤眼):
1. 干眼型眼红(红+干涩异物感,空调房/盯屏后加重)
用药选择:优先选不含防腐剂的单剂量人工泪液(如玻璃酸钠滴眼液、聚乙二醇滴眼液),每天3-4次,盯屏时可多滴1次;眼干严重者,遵医嘱加用 “泪膜修复凝胶”(如卡波姆眼用凝胶);
药师禁忌:勿用含激素的眼药水(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长期用会导致眼压升高、白内障。
2. 过敏型眼红(红+剧烈瘙痒,接触花粉/宠物后发作)
用药选择:轻度用抗组胺类眼药水(如奥洛他定滴眼液、酮替芬滴眼液,快速止痒退红);重度者遵医嘱短期用“抗过敏 +稳定血管”的复方药水(如氮䓬斯汀滴眼液+氟米龙滴眼液);
药师提醒:①激素类眼药水,需严格按疗程用(一般不超过 2 周),勿自行延长;② 痒时别揉眼(会加重血管扩张,把过敏原揉进眼内),可冷敷缓解。
3. 视疲劳型眼红(红+眼部酸胀,盯屏/熬夜后出现)
用药选择:先调整习惯(每 30 分钟盯屏,远眺 5 分钟),再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若红血丝明显,可短期用 “缓解充血” 的眼药水(如萘甲唑啉滴眼液);
四、紧急警示:出现这些情况,别自行用药,48 小时内就医!
若眼红伴随以下症状,提示可能是青光眼、葡萄膜炎等严重眼病,自行用药会掩盖病情,导致视力不可逆损伤,必须尽快就诊:
1. 视力突然下降,看东西模糊,或看灯有 “彩虹圈”(青光眼典型表现);
2. 眼睛剧烈疼痛,牵连头痛、恶心、呕吐(可能是急性青光眼或葡萄膜炎);
3. 眼红持续超3天,用对症眼药水后无缓解,甚至加重(可能是严重感染或免疫性眼病)
眼红不是小问题,但只要先分清“感染/非感染”,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选对药,就能既保护眼睛,又避免用药风险。拿不准时别硬扛,及时找眼科医生咨询,才是最安全的选择。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药学部 曹伟宇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