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牙独脚棒亦称“三面齿独脚棒”,盐井打捞工具。铁制,齿尖加钢。在独脚棒基础上发展而来。除泥座子、棋子外,其他结构与独脚棒大致相同。下部扁铁杆的正面及左右两侧置有三组上齿,每组四颗,共十二颗。四川场用以捞取井内铁筒、钢丝、落篾及疏松泥沙等。
![]()
大冲杠,井盐凿井工具。铁制,刃口加钢。由泥座子、圆铁杆(附有铁箍)、锉头组成。锉头扁平,下端向两侧突出,泥槽开阔,刃口向内凹。与双马蹄锉、蒲扇锉类同,但规格略小。川北地区用以开凿盐井。
![]()
三股须,盐井打捞工具。铁制,须齿加钢。由泥座子、圆铁杆及三根铁须(条)组成,外套一个三角形铁箍。每根铁须内侧置有单齿和两对双齿,齿尖向上。四川场凿井时用以捞取井内铁器残片及石块等。使用时,放入井内落物处,慢慢下惯,待勾着落物,往上提起即可。
![]()
盐场俗称的“泥孩儿”(又名:泥娃儿、泥娃娃),是一种传统的井内探测器(又叫考井器、打印器)。这种探测器在旧法锉井、治井以及生产实践过程中,对探测井内走岩崩腔,渗漏白水,井内打印等各种病井,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因此,泥孩儿在井盐史工具群中,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是一种珍贵的文物。
![]()
二冲杠亦称“小冲杠”,井盐钻凿工具。铁制,刃口加钢。由云头、锋杆、锉头组成。锉杆较长,上段呈腰鼓形,锉头泥槽浅且窄,下端两侧加大,刃口外凸,呈“一”字形。川北地区用以开凿盐井。
![]()
木柱,即以木制套管,是用长2米左右的硬圆木如青杠、柏木等,从中对剖,挖空如竹,两块相合,壁厚8-10厘米,内径视井径大小而定。但两块合拢时,上下错开,两端各留长9厘米左右,以备合荪各节之间相连接。一木柱用三节(即六块)组成,全长约6米。其外用薄篾箍紧,刮上油灰及缠麻各两次或三次。最外面一层包缠粗麻布,并用挂子赶光滑顺平即成。下木柱(即木套管)是为了封隔浅层淡水和保护井壁,其性质与现代石油井固井类同。
![]()
八股须,铁制,楞齿加钢,是盐井打捞工具。在五股须基础上发展而来,由泥座子、圆铁杆、扁铁杆及八楞锉头组成。锉头上下端细小、中部胀大、末尖向后略弯,有八根棱、八个面,横切面为八边形。
![]()
竹把手,亦称“把手”,井盐盐井连接工具。由四块楠竹片扎成。上下收小,中至下部鼓大。一般长0.72—0.85米,直径60一120毫米。四川场修治井时,用以扎在钻井、打捞、测补、维修等工具的泥座子上,起连接作用。
![]()
活偏尖是清代自贡盐场使用的铁制井盐盐井打捞工具,主要用于捞取井下带杆的落锉及其他铁杆。由泥座子、棋子、圆铁杆、蛋壳、扁铁杆、鸡心刀、肩镫组成。其末端尖锐呈钩状,柄部设有暗槽并嵌有外露刀尖,被称为“打捞工具之王”。
![]()
木笼罩,井盐盐井固井工具。木罩由多块木板合成,外加铁箍箍牢,内外皆圆,上小下大,呈喇叭状。正心由泥座子、棋子及圆木杆组成,木杆上小下大,末端尖,上钉角钉。四川场用以刮除木柱周围的泥质填料,使井壁圆滑,便于下木柱。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