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全球妇女峰会配套活动“数智赋能妇女和女童成果展”上,一幅来自巨野县的10米工笔牡丹长卷《凤穿牡丹》成为焦点。该作品由8位巨野县农民女画师主创,历时3个月精心绘制,融合传统非遗技艺与现代数字技术,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工笔画的精湛艺术与时代活力。
据悉,本次创作活动,在菏泽市妇联及巨野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巨野县妇联与巨野县书画院共同牵头组织开展。作品以澄澈天青铺就底色,巧妙融合工笔写实与水墨写意的灵动气韵,生动呈现出菏泽牡丹九大色系、十大花型及1308个品种的完整谱系,画卷中600余朵形态各异的牡丹花头线稿,每一笔线条都凝聚着巨野县农民女画师的集体智慧与创作热忱。
该作品得到现场中外嘉宾的一致好评,这幅长卷既是对“花开中国”的深情礼赞,传递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时代强音,也是对全球女性团结协作、卓越创造力的崇高致敬。
作为“中国工笔画之乡”,巨野县以书画产业为依托,积极推动女性参与非遗传承与文化创新。在著名艺术家张肇达的指导下,巨野县妇联与县书画院组织8名女画师,联合200余名女性画师,共同完成了这幅长卷。作品以工笔技法细致勾勒牡丹形态,融汇写实与写意,画面既承古韵,又见新意,展现出强烈的视觉张力与东方美学意境。
![]()
《凤穿牡丹》不仅是艺术创作,更是巨野县推动妇女就业与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巨野县每年设立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书画产业,开展近百期培训,受益妇女占比达90%。通过镇村画院与“妇女微家”等平台,已培育农民女画师1万余人,占全县书画从业者的80%以上。许多妇女实现“一手拿锄头,一手拿画笔”,在家门口端稳“文化碗”,走上致富路。
在展览现场,数字技术对《凤穿牡丹》进行动态演绎,使其成为连接传统与当代的视觉焦点。来自山东、广东、江苏等地非遗工坊传承人,亦选取长卷局部进行跨地域绣制,呈现非遗联动的创新形态。巨野县女画师张雪云表示,数字赋能让非遗技艺焕发新生,她们将继续以画笔传承文化,以创新迎接时代。
菏泽日报 记者 张啸 苏成华 通讯员 国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