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河南的生活和故事,点关注、不迷路!
01
不知不觉,又周五啦,接下来又是“放浪形骸”的两天。
上班辛苦,所以要好好吃吃喝喝、认真干饭吖。
老读者都知道,最近我做吃的次数比较多,一来因为我休假在家,时间多;二来因为老大上小学了,得在家吃一日三餐,不能让娃饿着;三是新买了电饼铛,不能让它闲着。
所以我常动心思给娃做吃的喝的,让他多点美味记忆,要不以后人家说起家常饭之“妈妈的味道”,他头脑里一片空白,这不是让我尴尬又觉亏欠嘛。
02
![]()
我们这代人怀念的“妈妈的味道”,和现在的孩子又有点不一样,大概就是以前妈妈的花样儿少,主要以吃饱为主,朴实无华,是另一番珍贵。
那时还不流行进城务工,爸妈在家一年四季围着几亩地转,也只有冬天的时候会闲一点。
可要是种了棉花,冬天还得摘棉花,也就无所谓冬闲了。
忙起来,爸妈做饭便没有那么多心思。
早上馍菜汤,有时间就炒热菜,没时间就拌凉菜。中午汤面条,晚上继续馍菜汤。
那年代做饭工具也不多,一般家里就一个汤锅(烧汤馏馍)、一个炒锅(炒菜)、一个大铝锅(做馒头)。
我看有不少老乡特怀念爷奶、爸妈用的鏊子,我小时候还真没见过这个神奇的用具。
现在的做饭工具可多了去了,各种锅,各种专用铲子、刷子,而且美食教程也多,你想吃啥,网上一搜,跟着做就行,说夸张点,满汉全席也能捣鼓出来。
想想在老家,咋学菜谱呢?
几个婶子大娘谷堆大门口喷空儿,说:咦,我今儿包了个茄子扁食,好吃哩很。
众人一听,赶紧问:咋zu(做)哩?说说,说说,俺也学学。
然后,这道美食就在村里流行开了。
现在在老家还是这样,谁家吃了啥新鲜菜样儿,不出一个星期,门口的邻居都尝试过一遍了。
咱不在村里,没有邻居可以学,那就跟着网上短视频学。
03
前段时间我做了酱香鸡蛋水饼:
因为表面摊了鸡蛋,很劲道的口感,说起来还是下面这种传统做法,更适合老人孩子吃。
![]()
首先,一定先调面糊(加水和面粉),搅和均匀了,再加鸡蛋。
有一次,不知道我咋想的,先磕了鸡蛋,又加面粉,最后加了水,搅和的糊糊里全是小面疙瘩……
面糊调制好,加热电饼铛。
用了电饼铛以后,人间真相了:原来我和高手之间,只是差了一个电饼铛。
有了电饼铛,随随便便就可以摊个薄厚均匀、圆不溜秋的鸡蛋水饼。
不得不再次推荐一下这个摊饼的神器,利器在手,不成都不行:
![]()
翻个面。
![]()
放上煎好的火腿肠和青菜。
![]()
卷起来。
![]()
非常软和的水饼,色泽金黄,极为诱人吧?
![]()
晚上调好面糊,第二天早上起来再搅和一下,就可以下锅煎了,几分钟便可以搞定早餐。
不用加火腿,直接吃,也是非常美味的。
早餐店卖三五块钱,自己做,顶天了一块钱成本,重要的是干净卫生、无添加乱七八糟的东西。
![]()
04
小时候早上没吃过面托儿,晌午时俺妈煎了厚面托儿(鸡蛋水饼),再下水烩一烩,给我们当午餐,吃着很香,我很怀念的味道。
说起来,小时候真是缺少见识。
记得小学时,我爸妈去赶集打烧饼,我们没地方吃饭,就在二奶奶家、六姨家、婶子家蹭饭。
我婶子中午做了一锅炝锅汤面条,放了一些酱油,我吃的贼香,觉得可真是太好吃了,那味道,堪比红白喜事时吃的大锅菜了。
我妈做饭,只用食用油、盐、香油、醋,她从来不买酱油,所以那时,吃一次酱油,我都觉得新鲜的不得了。
说起来,我妈也算掌握了吃食的精髓:原汁原味,不让调料掩盖食物本身的滋味。
虽然她用最简单的基础调味品,但是她做的饭菜就是比我做的好吃,我模仿都模仿不来,这让我一直很迷惑,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你做过啥饭菜,复刻了妈妈的味道?
【关于作者】农家孩子,书写这片平原上的众生百相、人间百态。【更多爆文】通过公众号首页合集查看。仅此一号,长按下图即可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