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北马场町的刑场上,曾倒下无数隐蔽战线的英烈,33岁的聂曦便是其中之一。不同于吴石的从容题诗、朱枫的慷慨高呼,他的死带着一种未尽的牵挂,有人说他牺牲时双眼未闭,而这一切都和他追随多年的吴石将军的选择紧紧相连。
![]()
聂曦和吴石的缘分始于1941年,那时他刚从海军陆战队讲武堂毕业,成了吴石的随从副官。吴石对这个“相当聪明的小伙子”十分信任,一路把他提拔到东南军政长官公署总务处交际科上校科长的位置。其实早在1938年,聂曦就已悄悄向组织靠拢,比1947年吴石与中共建立联系的时间早了整整九年,吴石开展秘密任务后,聂曦没有丝毫犹豫便成了最得力的帮手。
![]()
吴石身居“国防部”参谋次长高位,不便亲自出面联络,聂曦就成了他的“手脚”。他替吴石寻觅可合作的人脉,向相关人员索取情报材料,还两次冒险往返港台,把吴石整理的绝密资料送到华东局负责人手中。1949年11月朱枫赴台担任交通员后,聂曦又成了两人之间的信使,他把《台湾战区战略防御图》拆成旅游海报,用“天气密码”传递潮汐数据,甚至将兵力表藏在奶粉罐里,每次会面、每份情报传递都藏着生死较量。那些被保密局后来列为“证据”的情报里,好几项都是经他之手流转。
![]()
变故发生在1950年2月,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被捕叛变,整个地下组织瞬间崩塌。吴石的暴露并非单一原因,而是三条线索交织的结果:蔡孝乾记事本上“吴次长”三字锁定了嫌疑范围;聂曦为蔡孝乾小姨子办理出境证时留下的名片成了直接线索;朱枫随身携带的十元钞票上的电话号码更是坐实了关联 。为让朱枫尽快离台,吴石签发了军用机特别通行证,他曾三次试图联系聂曦取回存根,却因聂曦已被监控未能成功,这并非疏忽,而是高压下的无奈。
![]()
保密局顺着出境证上的名片找到聂曦,又从吴石家中搜出了通行证存根,3月1日晚,聂曦和吴石先后被捕。审讯室里,谷正文的“车轮战”没让他开口,台湾“国史馆”2023年公开的审讯录音显示,聂曦只反复强调“一切责任,我担,别碰我家人”,从未承认“通共”,所谓“表达求生意愿”不过是刑讯记录员的主观表述。吴石曾用十两金条试图改善他的伙食,最终只换来了两顿红烧肉和一碗酒,聂曦用筷子蘸酒在桌上画出兵力布防图,吞下草图后又把信息编成脚步节奏传给隔壁狱友,这部分情报后来在大陈列岛战役中派上了用场。
1950年6月10日,聂曦和吴石、朱枫、陈宝仓一起被押赴刑场。他推开宪兵递来的遮眼布说:“不必,我想看清楚”,最终目光定格在北方海峡的方向。枪响后,法医报告显示,子弹贯穿延髓导致眼睑提肌强直性收缩,形成了生理上的“死不瞑目”,而他绝笔中:“儿没把吴将军安全带回来”的字句,更是藏着任务未尽的愧疚。吴石临刑前写下:“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嗟堪对我翁”,那份从容与聂曦的沉默形成了鲜明对比。
![]()
聂曦牺牲后,弟弟聂磊受牵连关押20年,直到1983年才平反。他的骨灰被存放在乱葬岗没有名字,编号0517。1973年,周恩来总理批示复查此案,2017年,福建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比对两岸档案后正式补发烈士证,2019年他的孙子聂远才领到这张迟到68年的证书。2017年12月,聂曦的骨灰终于迁回福州老家,与父母合葬。三兄弟的名,字总算写在了同一块碑上。
![]()
![]()
有人说聂曦死不瞑目,是对吴石选择的不解,也有人说那是对家乡的牵挂。但无论如何,这位潜伏九年、把心跳调到静音的年轻人,用生命践行了信仰。吴石的选择里,藏着情报工作的无奈。聂曦的牵挂中,装着未竟的事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