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给大陆赏饭成笑话?美国梦碎的富士康回来了,再把中国当摇钱树
“是我赏大陆饭吃!”
七年前,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发表了措辞强硬的言论,随后迅速与美国展开紧密合作。然而时至今日,其态度发生了显著转变。他先是将美国的工厂挂牌出售,紧接着宣布在中国大陆追加百亿元投资。
重新回归中国大陆市场后,富士康在短短四个月内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市值暴增六千亿元,股价涨幅超过200%。不过,郭台铭先生长期以来以追求商业利益为导向,此次回归中国大陆市场。在此情形下,人们不禁思考,他是否还能一直把大陆当作“摇钱树”?
![]()
一、红利成就“代工之王”,转身成了白眼狼
富士康的发展历程,可称得上是一部充分把握市场机遇、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
40年前,富士康仅仅是一家濒临倒闭的小型工厂,彼时郭台铭先生或许一时陷入困境、无计可施。就在此时,大陆推出了一系列招商引资的优惠。
郭先生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机遇,相继在深圳和东莞设立了生产基地。很快,富士康在中国大陆共建成44家工厂,招募了超过百万名熟练工人。包括苹果在内的众多科技巨头,也纷纷选择富士康作为代工合作伙伴。
凭借大陆的人口优势、优惠等有利条件,富士康的财富创造能力日益增强,郭先生也荣登首富之位。
然而,或许是因为过于顺遂的成功经历,郭先生误将这一切成就归功于自身“点石成金”的能力,甚至曾公开表示“给大陆赏饭吃”,全然忽略了背后给予他支持的这片土地和人民。
更为遗憾的是,在科技竞争激烈之时,依靠中国大陆市场赚得丰厚利润的郭先生,做出了令人失望的选择。
![]()
而有“美梦”的郭台铭为向美表忠心,迅速切断合作,将大量工厂撤退,之后豪掷60亿转投东南亚建厂,要分道扬镳。
二、从豪言壮语到一地鸡毛
当郭台铭先生试图将在大陆取得成功的发展模式原样复制到印度时,原本的美好预期迅速破灭。印度当地工人的工作效率不足大陆工人的七成,在组装屏幕、面容识别等核心部件时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标准,而断水断电等情况更是频繁出现。
在此种情形下,郭先生不得不做出新的决策,他选择在墨西哥建立工厂,并且斥资670亿在美国打造科技州。然而,这些举措并未取得预期的成效,相关项目最终未能发挥实际作用,近乎沦为徒有其表的存在。这场由郭先生主导的海外投资尝试,在短短三年内让富士康遭受了重大损失。据统计,富士康亏损高达300亿,约70%的订单流失,可谓损失惨重。
![]()
与此同时,国内的产业链持续向高附加值环节迈进,自动化与智能化改造进程不断加速。在上海的车间内,人形机器人能够精准地执行抓取零件等操作;“黑灯工厂”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约70%质检工作的自动化替代。显然,郭台铭先生此次商业决策的失利,所失去的不仅仅是订单,更是错失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机遇。
三、如今又想回来?或许没那么简单
或是为了弥补之前的战略失误,富士康今年高调宣布与签订相关合约,要在郑州航空港区投资10亿元建设全球AI创新基地,进军国内AI市场
![]()
尽管国内人工智能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但富士康回归市场之路仍面临诸多风险。一方面,富士康需应对行业内巨头的激烈竞争;另一方面,还需应对国际贸易中供应链的不确定性。
更为重要的是,在富士康布局海外市场期间,我国自主产业链已逐渐成熟。在此背景下,富士康若想重新在市场站稳脚跟,恐难以一帆风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