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治疗——肿瘤治疗的利器(三十二)
上期我们聊到肝脏门静脉癌栓能不能用图像引导体部伽玛刀治疗的问题,今天我们接着深入聊聊体部伽玛射刀的剂量学特点。
体部伽玛刀的剂量学特点有哪些?只有把这个特点弄清楚了,才能知道它的优势所在。
体部伽玛刀的第一个剂量学特点是它有类似质子线的Bragg峰和放射性粒子植入剂量分布的双重特点。
如图1所示,这是用图像引导体部伽玛刀治疗肺部的一个小病灶,绿色线里面的红色线是个小的病灶,绿色线是根据肿瘤动度适当外扩的“计划靶区”,而最里面的“+”代表的是一个直径30mm的靶点,而绿色线外面的从外到内的一圈一圈的紫色、红色、深黄色、浅黄色、藤黄色的线代表的是45%、50%、55%、60%、65%的等剂量曲线。而所谓的等剂量曲线就是不同剂量的射线的照射范围。而我们一般用50%的等剂量曲线给照射剂量(即所谓的处方剂量线)。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50%处方剂量线附近的等剂量曲线(45%、50%、55%、60%、65%)相互紧贴,说明剂量下降梯度十分陡峭,这就有利于尽可能保护周围的正常组织和器官。
假如我们以50%等剂量曲线给照射的剂量,每次300cGy时,里面最大剂量可以达到600cGy,而45%等剂量曲线对应的照射剂量就是600cGyx45%=270cGy;55%等剂量曲线照射的剂量就是330cGy;60%等剂量曲线对应的照射剂量就是360cGy,依此类推。这对肺部和肝脏多发小病灶优势更明显,更有利于保护正常肺组织和肝脏组织。
![]()
图1:小病灶治疗计划:处方剂量线(一般以50%等剂量曲线为处方剂量线)附近的等剂量曲线(45%、50%、55%、60%、65%)相互紧贴,说明剂量下降梯度十分陡峭,这就有利于尽可能保护周围的正常组织和器官。这对肺部和肝脏多发小病灶优势更明显。
如图2所示,对于大病灶,我们用多个靶点来做治疗计划时,根据病灶大小和形状,采用直径不同的靶点,并且调节每个靶点的权重,使50%的等剂量曲线尽可能和肿瘤计划靶区外形相似,我们叫做“适形”。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50%等剂量曲线内的高剂量区集中在肿瘤计划靶区,50%等剂量曲线附近的(40%、45%、50%、55%、60%)等剂量曲线也是相互紧贴,剂量下降梯度十分陡峭,从而有利于保护肿瘤靶区外的正常组织和器官。
![]()
图2:大病灶多个靶点治疗计划:处方剂量线(一般以50%等剂量曲线为处方剂量线)附近的等剂量曲线(45%、50%、55%、60%、65%)相互紧贴,说明剂量下降梯度十分陡峭,这就有利于尽可能保护周围的正常组织和器官。这对肺部和肝脏多发小病灶优势更明显。
如图3所示,不管是单靶点治疗小病灶还是多靶点治疗大病灶时,处方剂量线附近的(45%、50%、55%、60%、65%)等剂量曲线都相互紧贴,剂量下降梯度十分陡峭,这是图像引导伽玛射束SBRT的最基本的特点。
![]()
图3:左为单靶点治疗小病灶,右为多个直径不同的靶点根据病灶大小和形状来调节每个靶点的权重,使处方剂量线的外形尽可能和计划靶区外形相似(适形)。处方剂量线附近的等剂量曲线都相互紧贴,说明剂量下降梯度陡峭。
体部伽玛刀的第二个剂量学特点是对于大病灶多靶点计划来说,高剂量区域(65%以上等剂量曲线)包围的范围呈明显剂量不均匀性,类似“空间分割”和“剂量雕刻”(如图4所示)。
![]()
![]()
![]()
图4 大病灶采用多靶点做治疗计划,从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看,65%以上的等剂量曲线的范围都呈现明显剂量不均匀性。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里,期待下次再会。
作者:李崇国
作者单位:西南医科大学附属成都三六三医院
审核:董昱 四川省西部放射治疗协会 研究员
【点击上方图片或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科普作品征稿通知(2024年12月更新,征稿长期有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