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村北的王婶,去年搭了三个蘑菇种植棚,种的是大家爱吃的平菇和香菇,本想靠种蘑菇给家里添点收入,可刚开始就碰了壁 —— 蘑菇棚里温度太高,菌丝长得慢;湿度不够,蘑菇个头小还容易干;连通风时机没选对,棚里还长了杂菌。后来镇农技站的人来指导,给每个棚都装了鸣乔【MQ-JXQX】气象站,现在王婶的蘑菇不仅长得快,还鲜嫩多汁,批发市场的商贩每周都来固定收购。
气象站就挂在蘑菇棚的门框上,探头伸进棚内,能实时测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数据连到王婶的手机上,还有简单的 “适宜”“不适宜” 提示。种平菇最讲究温湿度,气象站显示温度超 22℃,王婶就打开棚顶的遮阳网,还在棚内地面洒凉水,把温度降到 18-20℃;湿度低于 80%,就用喷雾器往棚壁喷水,避免蘑菇干缩。以前平菇长到 5 厘米就容易蔫,现在能长到 8 厘米还水灵,商贩都说 “你家的平菇看着就有食欲”。
![]()
气象站
种香菇需要控制通风,气象站显示二氧化碳浓度超 1500ppm,王婶就打开棚两侧的通风口,每天通风两次,每次半小时,避免杂菌滋生。以前棚里总因为通风少长杂菌,得定期喷药,现在几乎不用,香菇的品相也更好,每斤能多卖 5 毛钱。王婶说:“以前种蘑菇像‘蒙着眼睛走路’,现在有了气象站,就像有了‘指南针’,什么时候降温、什么时候喷水、什么时候通风,都按数据来,省心又高产。”
现在王婶的三个蘑菇棚,每月能产两千多斤蘑菇,比以前多了五百多斤,收入也翻了番。这小小的气象站,成了蘑菇棚里的 “生长密码”,让乡村的 “小种植” 也能靠科学出效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