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河南吴芝圃斗倒潘复生,军队批倒刘伯承,1958 年两场 “清洗” 背后的总路线逻辑

0
分享至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本号 · 共同思考讨论


1958年除了大跃进,中国还发生了另外两件事情反又波及到了省委,大量省份的原一把手或二把手被打成右派分子。

彭德怀领导军队开展反教条主义运动,最终刘伯承、粟裕下台,肖克等人被打成反党集团。

这两件看似毫不相关的事情,其实都与推行总路线息息相关,并且都将深刻地影响着之后几年的历史。

1958年,教员在南宁会议批评“反冒进”时,说有很多同志离“右派”只有50米距离了。

他的这句话其实更多是一种警告。

后来他也讲了,反冒进是业务上的错误,大家路线都还是一样的。

但是省委一级的人就没这么幸运了。


从1957年底浙江批判省长沙文翰开始,安徽、甘肃、河南、广西几乎每一个省都打倒了一个书记。

从表面上看,省委反右是反右运动的余波。

在1957年右派进攻后,教员改变了对局势的判断,他现在认为社会上不管党内党外,都有一些反社会主义的人。

最早的省级右派也就是浙江省省长沙文汉,他的头号罪状就是包庇、支持右派分子向党进攻,带有很明显的反右色彩。

但是,当事情进入到1958年,尤其是从教员在南宁会议批评反冒进开始,省委反右的矛头就逐渐转移到了经济政策方面。

比如广西、甘肃,批判的重点都是原领导在五五年的农业合作化上持右倾态度。

到1958年末,大跃进轰轰烈烈地发起后,辽宁的重点更是直接转移到了是否支持走路线上。


乍一看,这里的变化似乎只是不同的背景换不同的原因。但是这一换,就换出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后果。

现在,让我们以闹得最凶的河南为例,看一看事情是怎样发展的。我们先只列出发生的事情,暂时不做分析。

在反右倾之前,河南的组织结构是这样的省委第一书记潘复生,他下面还有一个省长。

潘复生之前是平原省省委第一书记,这个省现在已经不存在了,范围大概是今天的豫北和鲁西黄泛区。

1952年,平原撤省,潘复生接任了河南第一书记,从这时起,才开始跟时任省长共事。

从现有材料上看,两人之间的分歧始于农业合作化运动。潘比较保守,其实也不是保守,应该说潘主张按照中央的指示走,比如说分3年完成农业合作化,但省长更激进,想要一年搞完。

按道理说这位省长的意见不该掀起什么水花。

但是从1954年开始,第一书记潘复生休病假了,变成了省长代替他主持工作。


换句话说,河南1954、1955年的合作化运动是省长领导的,和之前潘复生的思路不同,它的速度非常快,而且又求大求纯。

运动中间自然是出现了许多强迫命令的官僚主义。

到1956年的时候,河南一些地方开始有农民不满政策闹退社。面对这个局面,生长迅速抓人闹退社的一律按敌我矛盾处理,河南农村的气氛非常紧张。

就在这个时候,也就是1957年春天,潘复生正好满血复活了。

恢复工作后,他便开始纠正省长的错误。

首先是依据教员的政策把闹社定为人民内部矛盾,要求放人。

随后,在潘福生的领导下,河南省委开始调整政策,比如农村合作社,之前省长喜欢搞大社,实际上不好管理,现在省委就重新把大社分成小社。随后还颁布政策,开放农民副业,允许自留地等等。

这些调整也获得了中央的支持。

到了1957年8月,也就是反右进入到扩大化阶段时,在河南省委举行的一场会议上,省长突然站出来批判潘复生之前的农村政策调整是发展资本主义,并指责潘复生之前对阶级形势做了错误的估计。


这个意见在当时的环境下,非常迅速地就被与会者接受了。会议决定撤销之前潘复生的政策,并立即在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要批判党内右倾思想和农村资本主义思想。这里的党内右倾思想指的自然是派复神。

1957年10月,这位省长主持了河南水利工作的座谈会,要求掀起水利建设的浪潮,国务院副总理谭振林出席了会议。

年底,省长又召开会议,一边继续批判省委指导思想的严重右倾错误,一边提出农业生产大跃进,也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大搞水利建设,提高指标等等。

此时,河南的主角已经变成了这位省长(吴芝圃)。

1958年1月和3月的南宁、成都两次会议上,作为河南代表的他都受到了表扬,成为了促进的标兵。

紧接着,他在5月的八大二次会议上发言,点名批评了当时因病缺席的派复神,最终把潘又从医院拉回到了会场做检讨。

在大会期间,他也正式取代潘复生成为河南第一书记。

会开完回到河南,从6月起,新任第一书记就开始集中批判前任领导班子,最终更是把他们打成了反党集团,潘复生直接下放去当农场副厂长了。好,这就是河南省委反右倾的时间线。


这里首先有一个问题,省委反右是一定要弄的吗?

不是,当时江苏省委第一书记江渭青就没反,教员亲自找他谈,他也不反,说省委里没有右派,要反,先把他撤了,后来这事就算了。

这说明一件事情,官僚系统是可以抵制省委反右的,只要他们想。

换句话说,省委级别的反右不存在强行凑人头的情况,起码最高级别的领导不存在。

那些最终选择在内部反右的省份,一定有某些原因。还是以河南为例,最显而易见的当然是意识形态问题。

那位省长在合作化的问题上要更激进吧,但也不只有意识形态。潘福琛休完病假开始主持工作以后,做了哪些调整?

我们往小了说是检查错误,往大了讲,基本上是全面否定了前任的工作,这对省长来说是很难受的。

不过我们现在只能假定这里没有任何纯粹基于现实主义的决定。如果按照这个逻辑,那就是省长因为觉得自己的方法是正确的,所以为了能推行他认为正确的政策,才采取了一些现实的步骤,重新开始主持工作。


而他那些政策最终证明是脑子太热了。但是,单纯的脑子热虽然可以解释浮夸,却不能解释后面明知没有达成产量,还把几个甜的麦子堆在一起装丰收的行为。

脑子热了,搞大了,然后紧急调整的也大有人在。

问题不是脑子热了,是很冷静。这是典型的躲避责任。

导致这个的原因有很多,既然这些人是用跃进,甚至超过当时跃进水平的口号批到了前任,那么显而易见的是,他们就只剩下了保持激进这一条路可走。

不然不仅批判的合理性会荡然无存,自己也会被反噬。

他必须硬着头皮坚持。在你用激进打击其他领导时,激进就不再是单纯的意识形态或者政策分析,更与当事人的政治生命联系到了一起。

一旦发生问题,别人调整是为了保持自己的政治生命,但对于另一些人来说,不调整、硬撑,反而才有可能维持自己的政治生命。

不管是安徽、河南还是山东省委,反右倾越积极,后面的局面就越糟糕。这显然不是一个巧合。

说了这么多,到底与刘伯承、粟裕、肖克有什么关系?下一期接着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箫十三郞 incentive-icons
箫十三郞
有趣原创的新闻评论
4746文章数 131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