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说,人生百味,式口为珍,为五味遍尝,人生方不虚度,正因如此,人们从出生就经历着世间的酸甜苦辣咸。但是,纵使人生有百味,都不如黄酒的六味来得让人回味。
不同于啤酒的温顺、白酒的刚烈、红酒的优雅,黄酒诸味杂陈,在口味上充分体现出“浓、醇、润、爽”之醇厚甘鲜、中正平和、味醇爽口、回味悠长。黄酒主要由六种味道协调融合而成,分别为:甜味、苦味、酸味、鲜味、涩味、辛味(辛辣 )。味觉是可溶性呈味物质溶解在口腔中,对人的味觉受体进行刺激后产生的反应。作为非蒸馏酒,黄酒中的非挥发性物质占有很大比例,也正是其味觉和口感的主要来源。江南大学传统酿造食品研究中心科研团队已从黄酒中鉴定出100种非挥发性物质,并从中发现了一些关键滋味物质。
![]()
01
黄酒的甜味主要来源于糖类、多元醇以及氨基酸。这些物质赋予了黄酒滋润、丰满、浓厚的内质,喝的时候会有甜味和稠黏的感觉。对于干型和半干型黄酒,葡萄糖和果糖是关键甜味物质;对于甜型和半甜型黄酒,葡萄糖为关键甜味物质。
02
人的舌根对苦味格外敏感,且持续时间较长,但它不一定是不好的滋味。对于黄酒而言,可以产生苦味的物质主要是氨基酸、肽和酚类。适当的苦味对黄酒来说必不可少,但苦味过强则会影响口感。
03
黄酒中的酸性物质主要来自于米、曲和浸米水及醇类物质氧化,但大都是在发酵过程中由酵母代谢产生的。有机酸可以增加酒体的浓厚感,缓冲、协调其他香味物质,减小甜味的强度,是黄酒中重要的呈味物质,其种类、含量与黄酒最终的感官品质有很大关系。黄酒中,酸味是黄酒清新、爽口的要素,呈酸物质含量少则酒味寡淡乏味,含量多则酒体粗糙刺口,影响酒的整体风菄施的戤讶崔奂。
04
鲜味一般被认为是风味增效剂或者是一种综合味觉。黄酒中的鲜味主要来自氨基酸类、肽类、核苷酸类。江南大学传统酿造食品研究中心科研团队研究发现了4种关键鲜味物质,作为黄酒中新发现的重要鲜味物质,一种美拉德反应中间体Fru-Glu的鲜味强度可达谷氨酸(味精)的1.6倍。
05
涩味则是口腔黏膜蛋白质受到刺激被凝固时产生的收敛感,与触觉类似,有时也被形容为发干、粗糙。对于人们而言,涩味容易与苦味混淆,因为很多可以产生涩味的物质也能产生苦味。黄酒中的涩味物质主要是氨基酸和酚类。涩味适当,能给黄酒带来浓厚的柔和感。
06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辛辣味是味道中的一员。实际上,辛辣味是刺激口腔黏膜、鼻腔黏膜、皮肤和三叉神经而引起的一种感觉(痛觉 ),与触觉类似。黄酒的辣味主要来源于乙醇,其次是醛类,适度的辛辣味,有丰满酒体、增进食欲的作用。
![]()
黄酒中的这些味道相互之间也在发生作用,例如相互掩盖、相互叠加、相互促进,比如甜味可以掩盖和抑制其他味道;甜味和酸味、甜味与苦味都可以相互减弱;苦味可以加重酸味。
黄酒的口感质量取决于各呈味物质味觉之间的平衡。一定浓度范围内,各呈味物质相互掩盖、叠加与促进,达到平衡时,便呈现出舒适、平衡、和谐的味觉特征。“酸不露头、苦不留喉、甜不腻口”即是这种平衡的体现。
人生如酒,六味交织。甜似欢愉,苦若磨砺,酸如遗憾,鲜比惊喜,涩是沉淀,辛为锋芒。黄酒之味,恰似生命百态,唯有诸味调和,方显醇厚悠长。细品杯中琥珀,方知人生至味不在单一口感,而在百味交融后的圆融通透。这一盏陈酿里,盛着千年智慧——中正平和,便是生命最好的滋味。
内容来源|本文由中国黄酒频道编辑整理,参考资料:毛健编著的《国酒:黄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