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这个菜多少钱?”67岁的李叔叔在菜市场买菜时,连问了三遍,摊主才听清——不是摊主耳朵不好,而是李叔叔的声音越来越小,像“蚊子哼”。确诊帕金森4年来,他从最初“说话声音洪亮”,慢慢变成“凑近才能听清”,甚至不敢接打电话、参加聚会,怕“说不清楚被人嫌弃”。
对帕金森患者来说,声音变小不只是“没力气”,更是“发声系统失控”的信号——喉咙、舌头、胸腔的肌肉因疾病变得僵硬、不协调,连最基本的“把声音传出去”都成了难题。但这并非“不可逆”,通过一套简单的“开喉利咽法”和科学发声训练,多数患者能慢慢找回洪亮的声音。
一、先懂因:声音变小不是“老了”,是发声肌肉“失控”了
 ![]()
很多患者以为“声音小是年纪大了的正常现象”,其实背后藏着复杂的生理问题,中西医视角下的原因各有侧重,但核心都是“发声系统出了故障”。
1. 西医视角:多巴胺少了,发声肌肉“僵住了”
帕金森病的核心是大脑多巴胺能神经元退化,导致多巴胺不足——而多巴胺就像“肌肉的指挥信号”,信号不够,发声相关的肌肉就会“不听使唤”:
胸腔/腹部肌肉“没力气”:说话需要胸腔和腹部肌肉像“打气筒”一样推送气息,多巴胺不足会让这些肌肉僵硬、收缩无力,气息推不出去,声音自然变弱;
舌头/嘴唇“不灵活”:清晰发音需要舌头、嘴唇精准配合,肌肉僵硬会让这些动作变慢、不到位,导致声音含糊;
声带“振动弱”:声带振动幅度变小,声音的“音量和穿透力”会下降,哪怕患者自己觉得“已经喊很大声”,别人听着还是很小。
李叔叔早期只是“说话费劲儿”,后来舌头越来越不灵活,发“sh”“ch”等音时总含糊,声音也越来越轻,这正是多巴胺不足导致的发声肌肉失控。
2. 中医视角:肝肾虚、气血亏,发声器官“缺营养”
中医认为,声音的强弱与“肝肾、气血、经络”密切相关,帕金森患者声音变小,多是这三个问题在“拖后腿”:
肝肾亏虚:“肾主纳气”,肾气不足会导致气息浅短,说话没底气;“肝主筋”,肝血不足会让舌头、喉咙的筋脉失养,肌肉僵硬,发音不灵活;
 ![]()
气血不足:气血是“营养搬运工”,气血亏虚会让发声器官得不到滋养,就像“机器缺油”,运转起来没力气;
痰瘀阻滞:体内痰湿、瘀血会堵塞与喉咙相连的经络,气息和气血流通不畅,声音自然传不出去。
李叔叔同时有“腰膝酸软、乏力”的症状,中医辨证为“肝肾亏虚+气血不足”,这也是他声音变小的重要原因。
二、核心招:“开喉利咽法”,四步激活发声肌肉
“开喉利咽法”是专为帕金森患者设计的调理方法,通过叩齿、鸣天鼓、狮子吼、搓喉结四个动作,打通咽喉相关经络,激活僵硬的发声肌肉,每天练10分钟,坚持1-2个月就能看到变化。
1. 第一步:叩齿咽津——唤醒口腔“发声基础”
做法:坐在椅子上,全身放松,上下牙齿轻轻叩击36次;叩齿过程中会产生唾液,待唾液变多后,分三口慢慢咽下,吞咽时要“有意识地感受唾液滑过喉咙”。
作用:叩齿能激活口腔神经和咀嚼肌,为舌头、嘴唇的灵活运动打基础;咽津能滋养咽喉,缓解声带干燥,还能健脾益肾,补充气血。
李叔叔刚开始练时,叩齿20次就觉得“下巴酸”,坚持一周后,口腔肌肉明显灵活了,发“b”“p”音时嘴唇能更快闭合。
2. 第二步:鸣天鼓——疏通咽喉气血通道
做法:双手掌心紧紧贴住双耳,手指自然放在后脑勺,将食指叠在中指上,然后用食指轻轻敲击后脑勺36次,力度以“耳朵能听到咚咚声,但不疼”为宜;敲击时保持呼吸平稳,不要憋气。
作用:后脑勺的风池穴与咽喉经络相通,鸣天鼓能疏通气血,改善咽喉部位的血液循环,缓解喉咙肌肉僵硬。李叔叔练完后,总说“喉咙像通了气,舒服多了”。
 
3. 第三步:狮子吼——拉伸舌底肌肉,改善发音清晰度
做法:张大嘴巴,尽量把舌头伸到最长,保持5秒后慢慢缩回,重复10次;然后舌头左右摆动,分别触碰左右嘴角,各10次,动作要缓慢、到位。
作用:舌头是发音的“关键工具”,帕金森患者多因舌底肌肉僵硬导致发音含糊,“狮子吼”能针对性拉伸舌底肌肉,让舌头更灵活,发“l”“r”“sh”等音时更清晰。李叔叔练了两周后,发“老师”“热水”等词时,不再像以前那样“含糊不清”。
4. 第四步:搓喉结——促进咽喉血液循环
做法:双手互相搓热,然后用掌根从下巴下方开始,沿喉结向下轻轻搓到锁骨处,重复20次;接着用食指和中指指腹,轻轻按揉喉结两侧,顺时针揉10圈,逆时针揉10圈。
作用:搓喉结能促进咽喉部位的血液循环,缓解声带和喉咙肌肉的紧张;按揉能放松喉肌,让发声时更“省力”。李叔叔刚开始搓喉结时,觉得“喉咙发紧”,坚持一周后,紧绷感消失,说话时喉咙不再“发累”。
三、再强化:3类发声训练,让声音“传得远、听得清”
“开喉利咽法”是“基础激活”,配合科学的发声训练,能进一步增强气息控制力和发音准确性,让声音从“小声含糊”变成“洪亮清晰”。
1. 腹式呼吸训练:给声音“加底气”
声音的大小取决于“气息量”,腹式呼吸能帮患者储存更多气息,说话时更有底气。
 ![]()
做法:坐在椅子上,腰背挺直,一只手放在胸口,另一只手放在腹部;慢慢用鼻子吸气,感受腹部鼓起,吸气时间4秒;然后用嘴巴慢慢呼气,腹部收缩,呼气时间6秒;熟练后,可在呼气时发“嘶——”的长音,尽量延长呼气时间,每天练10分钟。
李叔叔刚开始呼气只能坚持4秒,练了一个月后,能轻松坚持8秒,说话时“气息更足,声音也大了些”。
2. 大声朗读训练:让发音“更清晰”
很多患者“心里清楚怎么说,嘴却跟不上”,大声朗读能帮肌肉形成“正确发音记忆”。
做法:选一篇简单的文章,对着镜子坐下,放慢语速,逐字逐句朗读,确保每个字音都清晰;想象自己在“对10米外的人说话”,有意识地把声音“送出去”,每天练15分钟。
李叔叔每天早上读报纸,刚开始“读两句就累”,后来能完整读一篇短文,家人反馈“听他说话不用再凑近了”。
3. 针对性训练:解决“特定难题”
根据患者的具体问题,可加入3个针对性训练,强化薄弱环节:
吹蜡烛:点燃一根蜡烛,距嘴巴10厘米,深吸一口气后慢慢用力吹,让火焰倾斜但不灭;逐渐把蜡烛距离增加到15厘米、20厘米,锻炼膈肌力量;
 ![]()
读绕口令:选简单的绕口令,先慢读,确保每个字清晰,再逐渐加快速度,强化舌头、嘴唇的协调性;
唱歌:选熟悉的老歌,重点练习高音部分,唱歌能全面锻炼呼吸、声带和咽喉肌肉,还能放松心情,李叔叔练唱歌后,不仅声音变大,连情绪都开朗了。
对帕金森患者来说,声音变小的改善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每天坚持练习——哪怕每天只练5分钟“开喉利咽法”,或读一段短文字,长期积累也会有效果。
 ![]()
咨询治疗:17800203783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