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成都天府大道上的那场车毁人亡已过去三天,无论是小米还是雷军,仍在沉默。
虽然在官方的通报中,遇难司机涉嫌酒驾。
但从始至终都未能打开的车门依然刺痛了所有人的神经:
小米的车,到底有没有问题?
01
10月13日凌晨,一辆小米SU7 Ultra在发生碰撞后起火燃烧。
现场多名路人用尽各种办法,均未能打开紧闭的车门。
最终,在消防人员的切割机下,这辆已被严重烧毁的小米SU7 Ultra车门才被打开。
![]()
根据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的通报,事故车辆在与另一辆车发生碰撞后,越过绿化带,起火燃烧。
事故车辆驾驶员死亡,且涉嫌酒后驾车。
显然,涉嫌酒驾的司机应该承担这次事故的全责。
同时,也暂无证据表明司机是死于碰撞还是燃烧。
但相信很多人心里都有这样一个疑问:
如果当时车门能及时被打开,结果是否可能就不会如此惨烈?
02
于是,舆论的风头再一次指向了小米。
不少网友涌进了小米的直播间,用“门把手打不开”“垃圾车”“绿化带战神”等言论疯狂刷屏。
甚至有网友将矛头指向了主播,进行人身攻击。
![]()
截至10月14日下午,抖音平台上只剩小米汽车广州番禺店还在坚持,其他门店账号都暂停了直播。
小米和雷军的微博同样未能幸免,评论区充斥着网友的质疑。
不过截至10月16日上午,小米汽车和雷军的微博均未就这次事故作出回应。
雷军在13日和14日仍在分享小米汽车的各种靓照和高原测试。
03
公平地说,官方对事故的进一步调查仍在进行中。
小米内部的调查相信也在同步进行。
在进一步的调查结果没出来之前,小米和雷军的沉默无可厚非。
只是,公众的质疑和愤怒也不是全然没有理由。
毕竟这已是小米汽车在今年的第二次重大事故了。
今年3月,一辆小米SU7在撞上隔离带后爆燃,车内3名女大学生不幸遇难。
![]()
而这两起严重的车毁人亡事故都有一个共同点:
事故后车门无法打开。
“小米SU7未配备机械式外拉手,外部救援人员很难打开车门。”
这是一位业内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原话。
在他看来,按照行业惯例,隐藏式门把手需要确保在断电情况下,能够通过机械拉手开门,因此绝大多数车型都有针对这种门把手的双重安全冗余设计。
但小米SU7为了节省成本,忽略了这种冗余设计。
虽然小米在车内装有应急机械拉手,但若事故造成被困人员失去意识,就难以及时通过车内的机械拉手自救。
04
讽刺的是,就在此次事故半个月前,相关部门刚发布了汽车门把手的强制性国标征求意见稿。
意见稿明确规定,每个车门(不包括尾门)应配置具备机械释放功能的车门外把手;
当锁止装置处于锁止状态,且发生不可逆约束装置展开或动力电池热事件等事故后,非碰撞侧车门应能在不借助工具的情况下,通过车门外把手开启。
换句话说,此前很多车企采用的全隐藏式车外门把手设计被明确禁止了。
而在更早之前的4月份,工信部发布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
在最新要求中,首次将“触发热失控后2小时不起火、不爆炸”列为强制条款。
从某种角度说,小米SU7在3月份的那场事故,即便不是这两项“新规”制定的直接原因,也至少加速了其出台的速度。
遗憾的是,在两项“新规”出台后,小米在几天前的这场事故,再一次“精准”踩中了“新规”的红线。
![]()
雷军曾说过,“造车是人生最后一次创业,押上全部声誉”。
希望雷军能说到做到,将对安全的坚守和生命的敬畏真正重视起来。
否则,这扇打不开的车门,可能将变成小米自绝于市场的高墙。
(本文图片均源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看到这里,就点个关注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