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邯郸晚报)
![]()
![]()
![]()
![]()
![]()
“三维两线双驱”模式是结合区域特点设计的课程闭环实施体系,核心解决区域劳动教育“碎片化、层次浅、辐射弱”的问题:三维筑基:搭建系统化课程框架。内容维度覆盖(基础模块+邯郸特色);年级维度实现“低阶体验→中阶技能→高阶创新”递进;评价维度以“质主量辅”原则,保障课程“有体系、有层次、有反馈”。两线赋能:每个项目同步设计“技能线+思维线”。技能线设定可量化目标,构建传统技艺传承、现代劳动实践;思维线融入文化溯源、问题解决、价值升华,实现了“技能提升”与“素养培育”同步。
双驱拓效:以“课程建设驱动”(每学期结合基地校反馈优化课程资源包,对资源库进行补充完善)和“传播推广驱动”(工作室公众号、《邯郸晚报》专栏推动课程落地与辐射)。
“以前劳动课就是‘做个手工、整理书包’,现在能学做美食、实践耕种,还能帮社区设计垃圾分类海报!”近日,邯郸市丛台区袁庄小学五年级一名学生,手持“劳动能量值”积分卡兴奋地说。这是邯郸市劳动教育名师工作室“三维两线双驱”劳动教育模式落地后,学生劳动体验发生的真实变化。
据悉,为破解区域劳动课程“碎片化、层次浅、辐射弱”的痛点,邯郸市劳动教育名师工作室经过4年多调研实践,构建起“三维两线双驱”课程闭环体系。该体系在26所基地校试点后,不仅实现了劳动教育“从零散到系统”的跨越,助力更多学生养成主动劳动的习惯,相关经验还通过《邯郸晚报》、工作室公众号等平台辐射全市20个县区。
模式落地:
让劳动课程“有体系、有温度”
邯郸市劳动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曹老师坦言,“三维两线双驱”模式的核心,是让劳动课程“贴合地域、适配年龄”。
“三维筑基”搭框架,内容接地气:劳动课的“内容维度”既包含“整理书桌”“安全用电”等基础模块,还融入“大名草编”“中草药种植”等特色内容。各年级均有“专属任务”,共同形成贯穿小学全学段的目标链条:低年级聚焦劳动兴趣启蒙,通过“喂养校园小兔子”等趣味场景激发参与意愿;中年级侧重基础劳动技能掌握,借助“旧物改造”学习手工技能,明确各劳动领域核心能力指标;高年级注重劳动思维创新,鼓励结合生活与地域资源设计劳动项目。
“两线赋能”提质量,技能素养双丰收:每节劳动课均设“技能线”与“思维线”两条主线。在涉县鹿头小学的“农耕课”上,“技能线”要求学生掌握“锄头除草技巧”,“思维线”则引导思考“涉县位于邯郸西部山区,为何适合种核桃”。同学们走访村里老党员,聆听“过去种地靠经验,现在靠科学”的故事。“孩子不仅会干活了,还懂得了‘家乡的土地最珍贵’。”该校家长张女士说。
“双驱拓效”扩影响,资源常更新:通过“课程建设驱动”,研发团队每学期收集基地校反馈,更新教学资源包,如根据农村学生建议增加“农产品直播带货”课程,依据城区学生需求补充“家电简单维修”课程;同时,“传播推广驱动”让好经验走出校园:工作室公众号已推送“劳动课案例”46期,《邯郸晚报》“劳动教育专栏”报道了26所基地校的特色实践课程。
四大策略:
破解“落地难”,城乡学校各有亮点
“模式要落地,关键在‘适配’。”曹老师介绍,工作室从“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四方面制定策略,让不同条件、规模的学校都能上好劳动课。
目标分层:避免“一刀切”。低年级目标为“爱劳动”,如“每周主动帮家长洗碗3次”;中年级目标是“会劳动”,如“熟练掌握2项非遗技艺基础手法”;高年级目标为“善劳动”,如“设计1个解决生活问题的劳动方案”。
内容动态调整:城乡各有侧重。针对城乡差异,课程内容灵活调整:农村校增加“农具操作”“粮食储存技巧”,大名县台臣小学学生还将学校种植的芝麻在“童磨坊”里加工成“小磨香油”,产品在大名古城和校园中售卖,为改进“童磨坊”筹得了款项;城区校则强化“非遗传承”“社区服务”,磁县崇文学校的学生定期到社区“义务擦宣传栏和垃圾桶”,并向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知识”。
多场景实施:劳动课不止在教室。联动“校园、家庭、社会” 三大场景,让劳动“活起来”:魏县李姬照河学校设“劳动种植园”,学生负责“浇水、施肥、收获”,收获的蔬菜可送往学校食堂;家庭中有“劳动清单”,家长与孩子共同完成“包饺子”“整理衣柜”等任务,并填写《家庭劳动日志》;社会资源也被“请进来”,众多非遗传承人和能工巧匠走进学校传授技艺,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锤炼技能。
趣味评价:让学生“爱参与”。“劳动地图集章档案袋”“劳动能量值”“七天成长值表”……邯郸的劳动评价工具充满“童趣”。学生每完成1次劳动任务,就能在“中国地图”上拼一个省份,这是丛台区展览路小学五年级11班的趣味评价活动;家长和社区工作人员也能参与评价学生帮社区打扫卫生后,社区会出具“劳动表现证明”,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现在孩子每天都盼着‘劳动打卡’,比玩游戏还积极!”一位低年级家长笑着说。
试点见效:
劳动教育成“成长必修课”
如今,在邯郸的26所基地校,劳动教育已从“边缘课”变为“热门课”。学生劳动素养测评显示,试点校学生的“劳动积极性”“问题解决能力”“文化认同感”三项指标,较非试点校有明显提升;家长满意度调查中,多数家长认为“孩子更懂事了,能主动承担家务”。
“下一步,我们会把26所基地校的经验整理成‘操作手册’,扩大试点范围,让更多孩子在劳动中收获成长。”邯郸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还将建设“劳动教育资源库”,收录更多邯郸特色课程,让劳动教育真正成为“滋养学生成长的必修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