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给东南亚一个定位,那就是夹在世界两大强国之间的“战略走廊”。一边是中国,另一边是美国。
而这条走廊上,有越南、有马来西亚、有泰国,正在为“富起来”这件事绞尽脑汁。可问题是,他们卡在了一个不上不下的阶段:中等收入陷阱。
眼看着机会和风险一起涌过来,东南亚到底能不能靠大国之间的较量走出自己的出路?这是个越来越现实的问题。
![]()
越南与马来西亚的两种焦虑
中等收入陷阱这个词,听起来有点学术,但其实道理很简单: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增长突然慢下来,想进一步变成发达国家,却怎么也上不去。这不是理论,而是摆在眼前的现实。
先看马来西亚。早在1980年,人均国民收入就超过1700美元,到了2009年涨到了7000多美元。
听上去不低,但就跟韩国一对比,差距清楚得很,人家早已站在了高收入门槛上,马来西亚却还在挣扎。
为什么?因为经济结构没变,还是靠电子装配、资源出口这些低附加值产业,没能真正掌握核心技术。
![]()
最致命的是,他们的芯片产业虽然吸引了很多投资,但设计和研发依然掌握在外国人手里,这就像你帮别人盖房子,自己却没有图纸。
越南的情况稍微不同,也更复杂。它这几年发展很快,2024年和中国的双边贸易额已经突破2600亿美元,甚至和中国签了几十份合作协议,建起了半导体产业园。
但别看热闹,冷静一下你会发现,越南的外资依赖度已经超过GDP的一半,这不仅不稳,还很危险。
如果哪天资本撤了,经济就会像1997年泰国那样崩掉。更何况,越南的三大支柱产业,电子、纺织和水产,90%的零部件都要靠中国供应链,自己的造血能力还远不够。
![]()
所以,从这两个国家看,“中等收入陷阱”不仅是真实存在的,而且是系统性的。基础设施、人力资本、产业结构、收入分配,每个环节都可能拖后腿。同时,大国之间的拉扯也在加剧这些内部矛盾。
是机会还是陷阱
现在的国际局势很明显,中美正在全球博弈,而东南亚正好站在两者之间的“灰色地带”。有人说这是“中间地带的幸运”,两边都想拉拢,自然能拿到更多的资源和合作。但现实没那么简单。
中国确实下了大力气。2025年5月,中国和东盟签署了自贸区3.0版协议,覆盖了22亿人口,新增了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高端内容。
不光是纸面协议,中老铁路、云南直通越南的铁路也在加速推进,物流效率提升了40%。这些都是真金白银的互联互通。
越南特别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一方面,它邀请了解放军参加建国80周年阅兵,表面上是打破“四不”国策,实际上是想缓和中越关系、稳住中国市场。
![]()
另一方面,它继续跟美国打好关系,希望用“中国制造+越南组装”的模式绕开美方关税,这不是外交手腕,而是生存策略。
马来西亚也在努力,它的槟城已经被称为“东方硅谷”,2023年吸引了128亿美元的芯片外资。但问题在于,马来西亚的高端人才太少,芯片设计师几乎都是外国人。
国内的教育体系还停留在宗教导向,跟现代科技产业的需求完全脱节。放在产业链里,他们还在“打下手”,核心技术依然掌握在别人手里。
更麻烦的是,美国也不是吃素的。面对中国和东盟的靠近,美国开始“反制”:对越南商品征收20%的关税,推动“印太经济框架”,试图把东南亚拉回自己的阵营。
![]()
美方还在推动供应链“去中国化”,把劳动密集型环节转移到越南、马来西亚、印尼等国。这看似是机会,实则是把这些国家推向更深的外资依赖陷阱。
所以问题来了,大国角力带来的到底是机会,还是更深的风险?这个问题,东南亚国家必须马上做出回答。
不在于“选边站”,而在于“造自己的船”
把赌注压在大国竞争上,风险太大。真正能决定命运的,还是内部的改革能力和制度建设。
越南虽然在搞“竹子外交”,表面上风平浪静,但国内的外资比重已经高得离谱,一旦全球资本收紧,后果不堪设想。
![]()
他们需要做的,不是更多签协议,而是强化本土产业链,提升自己的研发能力,别再当“组装工厂”。
马来西亚的问题更深,它还受制于几十年前的“新经济政策”,种族优待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市场活力。
技术人才的缺口、教育体系的落后、政治上宗教和世俗的博弈,这些都限制了它产业升级的能力。想打破“玻璃天花板”,必须从制度上动刀子。
而整个东南亚的问题也不只是个别国家的问题。比如,区域内政治不稳定是常态,泰国政变频繁,印尼内部矛盾激烈。这些不确定性直接影响投资信心和政策执行力。
![]()
再比如,收入分配极度不均,印尼议员的高额补贴和底层民众的生活困境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割裂,不可能支撑一个长久稳定的增长社会。
从更大的格局看,东南亚的未来其实在于三件事,第一,政治稳定和制度改革。 没有政策连续性和法治保障,谁也不敢长期投资。
第二,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本的重建。 不是多盖几所大学,而是要对接现代产业,真正培养出属于自己的技术人才。
第三,区域协同和产业整合。 RCEP和中东盟自贸区3.0版提供了平台,但关键是各国之间能不能形成互补,而不是恶性竞争。
![]()
结语
大国博弈给了东南亚一面镜子,也给了它一把双刃剑。越南和马来西亚的尝试说明,想靠外部力量短期突围,代价极高,风险更大。
真正的出路,不是站在哪一边,而是能不能造出自己的船,走自己的路。如果内部问题不解决,再多的外援也只是“富得一阵子”,而不是“强得一辈子”。
从国家命运看,东南亚正站在一个破局的路口。但走哪条路,不是中美决定的,而是他们自己。
![]()
信息来源:
《联合国报告:美关税或给越南带来超250亿美元损失》——中国新闻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