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无贼里,黎叔说:“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一直到今天, 这句话 还像铁律般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这几年,似乎各地方都认识到了这一点,对人才的争夺,已经上升到了很高的高度,当做头等大事,不惜下血本,也要引进各类高端人才。
随着人才争夺战的加剧,直接抬高了“帽子”的价值,过去,一本就很不错了,可如今,硕士都已经打不出去了,如果不是博士,都不好意思说是人才。当然,最为吃香的还是院士,因为院士代表的是一种高度,更代表着实力,还有“帽子”背后的资源与“吸金力”。
所以在前些年,遍地开花的院士工作站(一个院士搞几十个),还有人假冒院士横行各地,也有人为了蹭院士的热度,不惜假装弟子与院士合影拍照,然后到处招摇撞骗。
当然了,蹭别人,终归不如自己申请个院士更好更直接,可国内院士评选,又太难,不仅需要足够的学术成就,还得有足够多的人支持你(圈子),才有可能被评选上,太难了。国内的不行,那就来国外的,于是,很多境外国家的院士,便成了一种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比如,欧洲科学院院士,欧洲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院士……
管他什么国家,总归是个院士头衔。
于是,就形成了一条产业链,有人专门帮人运作,申请国外的各种院士,至于什么学术成就、学术成果、行业影响等方面,都不重要,重要的只有一点,那就是给钱。这也被很多人称为“水院士”。
最近,曾经宣称永久退出院士评选的前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教授,就收到了欧洲科学院的邀请,邀请他参与欧洲科学院的院士评审工作。饶毅在自己的个人公众号上将邀请邮件发了出来。
![]()
饶议科学是10月14日发出上述邮件截图的,截图显示,一位王姓工作人员,邀请饶毅参与外籍院士申报,并附上了相关资料,不仅邀请他申请欧洲科学院院士,还表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今年也要评一批,建议他也研究一下。
饶毅还真研究了一下, 并且回复了邮件。
![]()
饶毅回复邮件也很直接,问多少钱,对方给的回复是,总投入不超过95万元。
这个价格能评上院士,显然不算贵了,要知道,不少地方为了引进一个院士,给的钱,那可都是以亿来计的,这个性价比,简直太高了。要是真能评上“院士”,这不是天上掉馅饼嘛。(让人想起了各种推广里那种不用考试读名校博士的广告)
饶毅又回邮件问,有点便宜,是不是因为这种院士不值钱?
![]()
工作人员的回复,也很直接,他说,欧洲科学院权威性与认可度声誉都是很高的,并不是那种所谓的像欧洲自然科学院那 种民间机构。市场其他都是200万左 右。他这里是直接渠道,后面具体操作就了解了,加微信详细沟通。
毕竟现在骗子很多,饶毅又继续问,怎么知道你是真人、不是人工智能呢?对方回邮件表示,根据以往申报的情况来看,饶毅的学术成就及头衔,申报欧洲科学院院士是比较有把握的。并且表示,他们单位就在北京,随时欢迎来单位详聊。
![]()
10月15日,饶毅科学又发布了一篇推文,标题为《竞争太强了》,而内容为一封2023年的邮件,发布者同样是向饶毅发送邮件的人,邮箱和电话都没有变,对象是一位徐教授。另外还有两封对象为孙教授的邮件,也是邀请他们参加外籍院士申报和评选的。
饶毅发这两封邮件的意思,显然是为了揭露这种“水院士”评选的猫腻,当然,这些事情,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情,只不过,为何还有市场呢?
是因为“院士”头衔真的香啊!
本文内容根据网络公开内容、饶议科学公众号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