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挺热闹,成都那起车祸刚冒头,大家还在讨论酒驾、超速这些老生常谈的问题,结果画风一转。
有位网友说自己发了个视频,客观还原了救援过程,连车标都没特意打码,结果呢?被车企投诉了,理由是“损害组织商誉”。视频一眨眼就被下架,比外卖小哥闯红灯还利索。
![]()
得,这下不光车祸成了焦点,车企的“反应速度”,也成了热搜常客。不是说救人要紧吗?怎么救着救着,车企先“救”起自己的脸面来了?
咱老百姓看热闹,图个啥?不就是图个真相透明、讨论自由嘛。你车出了事,网友拍个视频,讲讲现场、说说看法,本是再正常不过的公众监督。
可现在倒好,话还没说完,投诉函先到了,跟装了雷达似的,反应快得让人怀疑是不是后台24小时盯着“品牌关键词”自动报警。
![]()
更魔幻的是那个理由“损害商誉”。我就纳闷了,到底怎么“损”了?
是因为视频里你的车撞歪了?还是因为网友说了一句“这车头都撞没了,安全气囊咋没弹”?要是车真结实,撞了也安然无恙,那你说,谁还敢说你不好?可问题是,车要是真有问题,你把视频删了,事故就不存在了?酒驾司机就能清醒了?
这就好比你去餐馆吃饭,吃出个塑料片,拍照发朋友圈吐槽,结果店家冲上来要你删帖,还说你“影响门店声誉”。
你寻思,我吃出异物是事实,又没造谣,你不去查后厨卫生,倒来堵我嘴?这逻辑,比电动车逆行还歪。
现在有些国产车企啊,对“口碑”的理解有点跑偏。以为网上全是好评,品牌就高端了;只要看不见差评,车就完美了。
可消费者又不傻,你越捂越删,大家越觉得你心里有鬼。就像考试没及格,你不复习,反倒把成绩单全烧了,以为这样全世界就当你考了100分?
车是机器,不是神。只要是机器,就有出故障的可能。高速上爆个胎,雨天打个滑,谁也保不齐。
关键是你出了事,怎么应对。是第一时间道歉、排查、改进,还是火速发律师函、投诉下架、公关洗地?前者让人觉得你有担当,后者只会让人觉得你“输不起”。
![]()
再说,车主花钱买车,图的是舒适和安全,不是买个“不能说的秘密”。车出了问题,想讨论讨论,分享经验,结果被车企当“黑子”围剿。这不是寒了消费者的心吗?
你把用户当家人,用户才愿意替你说话;你把用户当对手,那大家只好把你当小丑,顺便看看你还能“捂”多久。
说白了,与其花精力删视频、控评、投诉,不如把钱砸在品控上。把车做得更安全、更可靠,网友拍再多事故现场,也只能说一句:“嚯,撞这么狠,车都变形了,人居然没事!”那才是真牛,比删一百个视频都管用。
别总想着“嘴堵得住,事儿就没了”。
可互联网是有记忆的,群众的眼睛更亮着呢。车轮可以滚,但真相,别想轻易碾过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