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未婚,建立清华物理系,为我国培养出9位“两弹一星”元勋,却被告是“清华特务”,晚年拒绝杨振宁等学生的探望。
他的名字叫叶企孙。
叶企孙的祖父与父亲都在教育部门任职,可以说他出生于书香之家。
叶企孙的祖父叶佳镇在国子监任簿衔,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秘书长。他的父亲叶景澐曾任清华学堂国文教员,还是上海教育会会长。
在父亲与祖父的严厉教育下,叶企孙从小就熟读了传统的经史子集,13岁时进入父亲执教的清华学堂学习,他是清华学堂的第一批学生。
在清华学堂他学习成绩优异,伴随清廷的腐朽没落,西方文明的入侵,使叶企孙见识到自然科学的重要性。
于是他立志用自然科学救国。
![]()
图|叶企孙
从清华学堂毕业后的他,考取了美国庚款留学的公费生,先后在美国芝加哥完成了物理本科学习,后又到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在学习期间他就与导师布里奇曼合作测定出了普朗克常数,用来描述量子的大小,对量子力学有巨大的贡献。
当时他的导师劝叶企孙留在美国,而且还会给他大好前程。
但意气风发的叶企孙一心只想回国报效祖国。
25岁的他拿到了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也算是当时年轻的博士。
回国后的叶企孙被聘入清华大学任教,其实也是梅贻琦让他筹建物理系。
1926年,北京的秋天已经凉意渐浓,叶企孙与一些有过欧美留学经历的年轻教授坐在清华大学的操场上,意气风发,要在清华大学建立物理系,叶企孙被推举为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以及物理系主任。
叶企孙自知责任重大,甚至以放弃终身大事为代价,一心扑在物理教学工作上,将学生视如自己的孩子。
他不顾众教授的反对,聘用只有初中文凭的华罗庚为教员,讲授大学微积分课程。
他将19岁的李政道破格选派至美国留学,结果李政道31岁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选派钱学森赴美学习“航空机架”,钱学森后来成为了我国的火箭王。
他将清华物理系,从第一届招生4人,第二届招生2人,第三届招生1人,用10年时间做到本科毕业69人,研究生1人。
![]()
而这些学生中,有9人成为了新中国“两弹一星”元勋,21人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所以,清华物理系从1929年至1939年这十年,被称为是中国高教史上的一个传奇。
而作为清华大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的叶企孙,就是这个传奇的书写者,他说:中国必须要有自然科学,否则在现代是立不住脚的。
他的远见为新中国科技的发展埋下了绚烂的一笔。
除了”两弹一星“元勋们: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朱光亚、王淦昌、彭恒武等人外。
叶企孙的学生杨振宁和李政道两位更是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可以说,叶企孙是中国物理学科的奠基人。
但特殊时期,叶企孙因为学生熊大缜和同学朱家骅,一度陷入了清华特务风波,被审讯8次,关押一年多,使他精神上饱受打击。
![]()
当时杨振宁等学生回国,想探望他,都被他拒绝了,原因是他怕连累学生。
他将毕生心血都用在了学生身上。
好在周总理也给他极致的关怀,给他申请到了每月50元的工资,却被误传为他沿街乞讨,但在那个时候50元也算是比较高的工资了,当时普通工人的工资也仅有30多元。
后来,他恢复工作后,他每月的工资也恢复到了350元,还给他在北大中关园分配有一套一室一厅的房子。
5年后,叶企孙平静离世,终年79岁。
据说他临终时仍然喃喃道:回清华,回清华。
足见他对清华有着别样的感情,所以当年梅贻琦邀他南下,他却坚定的选择了留下。
叶企孙是推动中国物理学发展的先驱,他为新中国的发展培养了一批科研人才。
他的事迹值得被永远铭记!
他为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俯首甘为孺子牛,像一位虔诚的信徒对待信仰一般,任何外界的干扰都无法使他动摇。
点击“黎庶文史”卡片关注哦!方便下次阅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