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转基因的一些真相
(本文负法律责任。)
第一个真相:中国转基因科研合作的管理要求
自2005年起,依据国务院出台的相关规定,中国境内所有科研院校开展的转基因研究活动,必须遵循特定管理准则,不得与国外机构进行合作。
这一要求的明确,旨在从科研源头规范转基因研究的开展,确保国内转基因研究方向、技术应用及成果归属均符合国家相关规划与安全标准,为后续转基因技术的合规发展与应用奠定管理基础。
第二个真相:中国对外国转基因种子的禁止进口规定
2006年,中国已明确作出规定,禁止进口一切外国转基因种子,无论涉及哪一家公司的转基因种子产品,均在明令禁止进口的范围内。
该禁令的实施,是为了严格把控种子这一农业生产核心环节的安全,避免外来转基因种子可能对国内农业生态、本土作物品种及粮食安全造成的潜在影响,保障国内农业生产体系的独立性与安全性。
第三个真相:孟山都公司在华业务动态
2008年,孟山都公司已正式退出中国市场,并停止了在华的相关业务往来。
这一业务调整的完成,意味着该公司不再参与中国市场的农业相关业务运营,进一步减少了外国相关企业对国内农业领域的直接参与,与此前在转基因种子、科研合作等方面的管理导向相衔接。
第四个真相:孟山都公司的收购与专利处置
2018年,孟山都公司被德国拜耳集团收购。收购完成后,孟山都所余不多的专利被打包出售给德国巴斯夫集团。
且拜耳集团的主要业务并不聚焦于生物育种领域,在该领域缺乏全球扩张的动力,这使得其对国际生物育种市场的影响相对有限,与传统转基因巨头的业务布局存在明显差异。
第五个真相:中国化工集团收购先正达及行业地位
中国央企中国化工集团以490亿美金收购了转基因育种巨头先正达。
此次收购后,整合后的先正达综合实力已远远超过曾经的孟山都,目前在全球转基因育种及农业科技领域排名世界第一,标志着中国在全球农业生物科技领域的竞争力大幅提升,进一步巩固了国内在相关产业的主导地位。
第六个真相:中国两院院士对转基因的态度
中国目前两院院士中,明确支持并推广转基因的院士数量为297个。
这一群体的态度,反映出国内顶尖科研领域对转基因技术的认可,也为转基因技术在国内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撑,体现了科研界对相关技术发展的共识。
第七个真相:张启发院士与61位院士的上书行动
2013年,张启发院士联合61位院士共同上书,其核心内容是建议尽快落实国产转基因技术的落地应用,以保卫国家粮食安全,而非寻求与孟山都等外国企业合作。
此次上书聚焦国内转基因技术的实际转化,强调通过自主技术保障粮食安全,与中国在转基因领域“自主可控”的发展导向高度一致,推动了国产转基因技术落地进程的讨论与推进。
第八个真相:负面清单对外资进入相关领域的限制
根据中国《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包括2019年版、2020年版及后续更新版本),明确划定了外资准入的禁止领域,其中在转基因和水稻相关关键环节均实施严格限制。
具体而言,负面清单明确禁止外资投资农作物转基因品种选育及其转基因种子(苗)生产,从源头阻断了外资对转基因育种及种子生产环节的介入;同时,对于水稻等涉及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物,其核心的品种选育、种子生产等环节也通过负面清单的管理框架,确保外资不得进入关键领域。这一规定筑牢了农业核心技术与生产环节的“安全防线”,保障了国内水稻产业与转基因领域发展的自主可控。
第九个真相:转基因产品上市前的安全实验标准
任何转基因产品上市前,都需经过至少600个环节的安全实验,仅小白鼠喂养实验就需消耗10吨大米,且实验采用10~20万倍超高蛋白浓度的材料——若存在风险,相应风险会被放大10~20万倍。
截至目前,此类小白鼠喂养实验已持续20年,未发现任何安全问题;按实验数据推算,这相当于人类安全食用转基因食品100万年,从长期实验维度印证了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
第十个真相:转基因安全性的SCI论文研究结论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关于转基因安全性的SCI论文已超过10万篇。
在这10万余篇论文中,仅32篇对转基因安全性提出质疑,且这32篇质疑论文已全部被后续研究推翻;目前,全球范围内被证实“转基因有害”或“存在未知风险”的SCI论文数量为零,从学术研究层面充分佐证了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
第十一个真相:全球转基因种植、进口与食用安全记录
全球已有70个国家通过种植或批准进口的方式,将转基因产品纳入农业生产或食品供应体系;同时,全球超过60亿人已长期食用转基因相关食品,食用历史长达30年,在此期间从未出现过一起经证实的转基因食品安全事故。
这一全球范围内的长期实践与零安全事故记录,从实际应用层面进一步验证了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也体现了转基因技术在全球农业领域的广泛认可与应用价值。
第十二个真相:中国种子公司格局与种子安全把控能力
中国目前拥有8000多个自主的国产种子公司,而与外资合资的种子公司仅20多个,且这些合资公司的业务集中在蔬菜、瓜果等非主粮领域,与水稻、小麦、玉米等主粮生产无关联。
这一市场格局表明,中国在种子领域,尤其是关乎国家粮食安全的主粮种子领域,完全具备独立自主的把控能力,从产业层面保障了主粮生产的种子自主与安全。
第十三个真相:转基因胰岛素的应用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类比
1982年,转基因胰岛素正式投入使用。若未采用转基因技术,生产一份供人类使用的胰岛素需依赖1000头猪,这会使胰岛素费用增加20倍以上,天价费用将导致每年新增100万例截肢病例。
转基因胰岛素需直接打入人体血管(不经过消化系统),且自1982年起已安全使用40余年;同理,转基因食品需经过人体消化系统消化分解,其使用场景比转基因胰岛素更温和,由此可进一步印证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第十四个真相:重大体育赛事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
所有重大体育赛事,包括奥运会、亚运会、大运会、全运会等,均未出台禁止转基因食品的相关规定。
这一现象表明,在对食品安全标准要求极高的国际及全国性体育赛事中,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得到了认可,其并未被视为存在特殊风险的食品类别,与其他合规食品一样可进入赛事相关的食品供应体系。
第十五个真相:欧盟退回转基因产品的原因
欧盟退回含有转基因成分的产品,核心原因在于其采用“目录制”管理转基因进口——仅允许列入特定目录的转基因产品进入市场,若产品未在目录内,进口国便有权依法退回。
这种基于目录的管理方式本质上是一种贸易壁垒措施,而非针对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否定。该做法的目的是通过准入目录调控进口,与转基因产品本身是否安全无直接关联,不能以此推断转基因产品存在安全问题。
第十六个真相:人民网:美国转基因粮食绝大多数用于自销
人民网2025年10月5日的文章《人民网:美国转基因粮食绝大多数用于自销》显示,世界粮农组织的食物平衡表最新数据表明,美国出产玉米的68%、大豆的72%以及甜菜的99%用于国内自销。且美国转基因作物种植率很高,近年来美国转基因玉米种植率稳定在90%以上,转基因大豆更是接近100%,转基因甜菜种植率同样超过95%。这意味着美国国内消费的大量农产品都是转基因。美国超市有超过9000种产品含有转基因成分。
第十七个真相:欧盟每年大量进口转基因产品
欧盟每年会进口大量的转基因。根据农业部的文章内容,2021年,欧盟进口转基因大豆约1522万吨、转基因玉米340万吨。2022年,欧盟进口转基因玉米979.0万吨,进口转基因大豆1285.8万吨。另有报道称,欧盟每年大约进口各种转基因作物4680万吨。
第十八个真相,日本每年进口多少转基因食品?使用多少转基因食品?
日本每年进口和使用的转基因食品数量庞大。在2022/2023市场年度,日本进口了1500万吨玉米、330万吨大豆和200万吨菜籽,这些农产品大多是转基因产品。另有数据显示,日本每年进口的转基因食品原料超2000万吨。
日本国内的玉米、棉花、菜籽、大豆主要依靠国外进口,其中9成以上为转基因品种,每年消费的转基因作物量相当于大米年消费量的2倍。日本进口的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籽,分别占国内消费量的96%、96%和98%。
第十九个真相,俄罗斯禁止转基因食品吗?普京是怎么对看待转基因食品的?他为什么设立 14 个转基因自由区?每年进口多少转基因食品?
俄罗斯并不禁止转基因食品。
普京对转基因食品持较为积极的态度,他认为如果再拒绝转基因商业化,俄罗斯的民族就不是理智的民族。在他的推动下,2017年5月俄罗斯政府正式批准了一项投资1110亿卢布的联邦计划,目标到2027年开发出30个转基因植物和动物品种。
普京设立14个转基因自由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为了解决粮食产量困境,俄罗斯部分地区气候条件复杂,农作物生长周期短,传统作物品种产量难以满足需求,而转基因作物具有抗寒、抗旱、抗病虫害等优势,能大幅提高产量;二是为了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转基因作物可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降低生产成本,还能改良农产品品质,使俄罗斯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三是顺应全球农业科技发展趋势,当今世界转基因技术已成为农业科技发展核心领域之一,俄罗斯设立转基因自由区可以积累经验,培养本土科研人才和产业力量,提升在全球农业产业链中的地位。
俄罗斯每年进口转基因食品的规模较大,据海关统计,俄罗斯每年进口转基因食品规模达250至300万吨,其中主要是转基因大豆,每年进口转基因大豆约200万吨至350万吨,占其国内大豆加工量的40%至45%。
第二十个真相:全球生物学界及权威组织对转基因安全性的共识
转基因安全性在全球生物学界已形成明确共识,不存在争议。与转基因安全性密切相关的分子生物学、食品毒理学等领域的主流科学家,早已通过大量实验与研究证实其安全性,目前全球没有一篇获得学术界普遍认可的权威论文能证明转基因存在未知风险。对该领域科学家而言,转基因的安全性已无需讨论,研究重点更多集中于技术优化与应用拓展。
全球已有471个国际权威组织达成一致结论,认可经过安全评估的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在安全性上无本质差异。这其中包括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欧盟食品安全局、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科学院等机构,它们均通过长期研究与评估,明确表态合规上市的转基因食品可放心食用。例如欧盟曾耗时25年,联合500个独立研究组开展130个课题研究,最终也得出转基因育种与传统育种同样安全的结论,进一步印证了这一共识的科学性。
第二十一个真相:中国2023年推广的转基因玉米大豆的产权、成本与留种特性
2023年中国正式推广的转基因玉米和大豆品种,全部具备独立自主的国产知识产权,其转化体及品种培育均由国内科研机构与企业完成,与外国技术或机构无关联。这些品种源于国家拨款支持的公益项目,农民种植时无需支付任何专利费用,且地方政府会额外给予补贴,显著降低了种植成本。
关于留种问题,核心差异在于作物遗传特性而非技术本身:不能留种的是杂交品种,因其依赖“杂交优势”,留种后会发生性状分离,导致产量和品质大幅下降,无法满足生产需求;而中国推广的转基因玉米、大豆多为常规型转基因品种,转入的目标基因已稳定整合到基因组中,留种后仍能保持抗虫、抗除草剂等优良性状,具备完全的留种条件,并非不可留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