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9日
《阿凡达》回归
![]()
回顾影史,2009年《阿凡达》以划时代的3D技术横空出世,狂揽212亿元,至今仍是全球影史票房榜冠军。
2022年,系列第二部《阿凡达:水之道》以168.25亿元票房位列全球影史票房第三。然而,光鲜数据下暗藏争议,冗长的叙事、重复的剧情模式让不少观众直呼审美疲劳,系列“光环”似乎开始暗淡。
如今,《阿凡达:火与烬》正式定档12月19日,官宣中国首映礼将在第七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上举行,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也将与主创们一起来到现场。
这位传奇导演能否凭借“系列最佳”的自我期许,在技术与叙事的双重突围中重拾荣光,成为影坛最受瞩目的话题。
![]()
《阿凡达》系列的成功堪称时代的必然。
2009年,3D电影技术尚未普及,卡梅隆将潘多拉的悬浮山、荧光丛林与纳美人的细腻神情呈现在大银幕上,这种“沉浸式体验”在当时具有无可替代的开创性。
此外,电影中“反殖民”内核与环保主题,也恰好契合了全球舆论思潮,让技术奇观获得了思想深度的加持。
![]()
2010年1月,《阿凡达》以3D与IMAX技术登陆中国内地。彼时,全国3D银幕不足500块,IMAX影院仅14家,但影片仍以日均3000万元票房的速度席卷全国。观众为了感受“身临其境”的视觉冲击,甘愿排队数小时购票,甚至跨城市前往IMAX影院观影。
最终《阿凡达》在中国斩获超13亿元,成为首部在中国票房破10亿的进口片,改写了电影放映行业的格局。
这份荣光在13年后遭遇现实拷问。2022年《阿凡达:水之道》的票房虽仍居全球影史第三,但争议如影随形,豆瓣评分从首部的8.8分跌至7.8分。
![]()
观众的吐槽集中在三个层面:第一,叙事模式僵化,延续“人类入侵—守护家园”的单一框架,与首部剧情高度雷同;第二,节奏拖沓,超3小时的电影,关键冲突集中在最后半小时;第三,技术创新边际效应递减,水下拍摄虽展现了极致光影,但未能像首部的3D技术那样形成“革命性突破”。更重要的是,13年间观众已被《地心引力》《沙丘》《信条》等众多科幻作品熏陶,单纯视觉升级的“技术炫技”早已没那么新鲜。
面对前作的争议,《阿凡达:火与烬》针对性地调整了创作策略。影片跳出“森林族vs海洋族”的局限,杰克和奈蒂莉一家会遇到崇尚和平的游牧民族“风之商人”,他们乘坐浮空生物飞船交易货物、传递信息;还会遭遇以掠夺为生、性情凶猛的“灰烬族”,揭开潘多拉的黑暗传说。
![]()
此前,卡梅隆曾透露影片进行了小规模的试映,观众反馈非常积极,这让他对影片的上映充满信心,“我已经给一批选定的人看了这部电影,反馈说绝对是《阿凡达》现在三部里最动感情的一部,可能是三部中最佳的。这一点我们还得拭目以待,但我对这部感觉相当好,演员的演绎也非常优秀。”
从此次《阿凡达:火与烬》的中国路演安排可以看出,片方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与信心。实际上,对于《阿凡达》系列而言,中国市场从来不是 “客场”,前两部就在内地吸金超34亿,是重要的票仓。
不过,16年过去,潘多拉星球的荧光依旧,中国观众对影片的期待早已从“看技术”转向“看故事”。
12月19日,当火山熔岩与纳美人的战火在大银幕点燃时,这场“火与烬”的考验才真正开始:卡梅隆若能让观众在震撼之余记住角色的挣扎与成长,那么《阿凡达》系列或许能续写火热;反之,若仍陷入“技术过剩、叙事不足”的怪圈,系列的未来或将蒙上灰烬。
你手中的电影票,也许就是这场考验中最关键的选票。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丁梦莎 张文颖
图片:官方海报、视频号截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