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的那个除夕夜,春晚舞台上响起一个热血沸腾的声音:
“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江山秀丽叠彩峰岭,问我国家哪像染病……”
这是电视剧《大侠霍元甲》的主题曲,也因为这首歌曲,当年吕念祖这个名字红遍大江南北。
1986年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评为全国最受欢迎的歌唱演员之一。
只是这个人的走的太早了,才50出头就骤然离世,想必已经被很多人所遗忘了。
![]()
那个年代,吕念祖从一个穷小子变成歌手,这条路并不好走。
他出生在一个并不是光鲜的音乐世家,而是山东一个普通人家。
那时候,国家刚经历动荡,父母带着他南下广州谋生,举目无亲,日子过得紧巴巴。
因为是外地人,广州人基本都有港台亲戚,日子好过些。
他们却很穷,穷到一条裤子都没完整穿过,中学时自己缝补,补丁摞补丁。
八岁就跟着爸妈颠沛流离,适应岭南的湿热和方言,对一个孩子来说,那种漂泊感像根刺,扎在心里。
![]()
广州的街头巷尾,到处是茶楼酒肆,粤剧的腔调和港乐的旋律混杂着飘来,吕念祖说,那是他最早的“音乐课”。
他不是天生爱唱,更多是生活逼的——家境太苦,学习成绩平平,考上广州艺术学校时,他松了口气,总算有个出路。
艺术学校那几年,吕念祖没选热门的绘画或舞蹈,而是钻进了话剧团。
![]()
广州话剧团的舞台虽小,但对他来说是救命稻草。
排练一场话剧,补助才四毛钱,够买个夜宵,白天练台词,晚上偷偷哼港台歌,邓丽君的《甜蜜蜜》让他着迷,刘文正的柔情万种让他羡慕。
团里人笑他“声音亮堂,像个小喇叭”,可收入少得可怜,一个月二三十块,勉强糊口。
![]()
机会来得突然,港乐风吹进内地,广州的音乐茶座火了,有人找他去驻唱。
一晚十块钱!比话剧多十倍,他咬牙转行,站在昏黄的灯光下,唱《恰似你的温柔》《乡间小路》,台下听众多是打工仔和学生,掌声热烈,他的心也跟着热起来。
从此,吕念祖的嗓音开始在羊城流传。
![]()
转眼进入80年代初,吕念祖的歌声不再局限于小舞台。
他加入了广东省中国旅行社轻音乐团,当上首席男歌手,还进了中国唱片公司广州分公司的艺术团。
保留曲目就是那首《万里长城永不倒》,1981年为香港剧《霍元甲》录的粤语版,本是小打小闹,谁知剧一播,歌火了。
![]()
吕念祖的版本浑厚高亢,带着广东人的韧劲,内地观众听傻眼了——这歌不光是武侠味儿,还像在喊民族脊梁。
媒体封他“广州刘文正”,因为他长得俊,唱得柔中带刚,像台湾天王刘文正的南方版。
1984年国庆35周年电视歌会《九州方圆》,他和程琳、成方圆这些大咖同台,独唱两首原创:《大地恩情》和另一首励志曲,销量破百万。
![]()
那是他的黄金期,卡带卖疯了,粉丝从广州追到北京,他从穷小子成了“羊城十大歌星”。
可真正让他一夜爆红的,还是1985年央视春晚。
那年春晚刚起步,北方观众对粤语歌也是很好奇。
![]()
吕念祖是广东第一个上春晚的歌手,白色西装,麦克风一握唱《万里长城永不倒》,全场沸腾。
后台他紧张得手心出汗,导演组差点没让他上,害怕粤语观众听不懂!
结果他的歌声传遍大江南北,北方掀起粤语热,连黑白电视都多卖了几台。
![]()
上了春晚,感觉再也没穷过,用奖金给家里买了9英寸彩电,全巷子第一。
那晚他还加唱《谁知我心》,柔情一转,观众泪目。
春晚后,奖杯像雪片飞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最受欢迎歌唱演员”,1988年“全国十大歌星”,1989年首届中国金唱片奖。
![]()
吕念祖的代表作不光《万里长城》,还有翻唱的《霹雳队》《噢,足球》,原创如《大地恩情》,每首都带着时代味儿——改革开放初的拼劲和乡愁。
1987年他和张燕妮、薛莹合唱《霹雳队》,劲舞风靡校园;
2007年,还上珠江电台“兔年金曲擂台”,唱老歌拿奖,证明经典不老。
![]()
歌手生涯的吕念祖,巡演、录唱片、登舞台,风光无限。
可谁知,这光环下藏着疲惫。
80年代末内地乐坛变天了,新人辈出,原创要求高,翻唱不再吃香。
![]()
吕念祖的卡带销量虽高,但压力山大——“要出自己的歌,得十倍百倍苦干。”
他开始反思,更重要的是,感情上他总觉得空落落的。
早年穷困时,他结过一次婚,对方是圈外姑娘,帮他缝补衣裳,熬过茶座的苦日子。
可事业起飞后,聚少离多,夫妻间的话越来越少。
90年代初,他们离婚了没孩子,没大吵大闹,就那么散了。
再婚也没成,他爱过一个文艺圈的女子,两人谈婚论嫁,可她嫌他太奔波,怕日子不稳,最终他选择单身。
![]()
1990年,33岁的吕念祖做了个大胆决定:退出歌坛,当主持人。
乐坛太卷,原创难,他不想勉强。
更想多陪家人,离婚后,他愧疚爸妈,爸早逝,妈一个人守着老屋。
![]()
转战广州电视台,他主持大型晚会,策划演唱,台风稳如老将。
主持干了几年,他发现自己爱上了文化这块儿,组织活动、推广艺术,像在给年轻人铺路。
1998年他演了《雪城》里的刘大文,那角色是个基层干部,接地气,他演得入木三分。
![]()
剧播后,机会来了,2003年他调入广州市白云区文化局,当上局长、党委书记。
跨行当局长,听着高大上,其实是他的性格使然——吕念祖骨子里是实干家,从茶座唱到春晚,他懂基层的酸甜。
![]()
局长生涯,他推社区文艺、办文化节,白云区的文艺队火了,老人小孩都爱唱。
可命运,总爱在人安稳时开玩笑。
2012年吕念祖55岁,本该退休享福,却查出肺癌。
![]()
早年巡演,烟酒应酬多,他一盒接一盒,嗓子亮堂了,肺却黑了。
治疗半年,化疗让他瘦成皮包骨,昔日“广州刘文正”风采不再。
10月2日,他安静离世,追悼会上,圈里人哭成一片。
刘志文、毕晓世、王子鸣这些老友,回忆他的和蔼幽默。
![]()
吕念祖的一生,开头热血,中段柔情,结尾苍凉。
13年过去,年轻人问起,他是谜;老一辈提起,泪在眼眶。
从歌手跨局长,不为名利,只为那份“落地生根”的踏实。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