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工优品
第七十五期 秦漆阁漆器
![]()
![]()
时光淬炼匠心,漆韵传承千年。今天为大家介绍来自秦漆阁的漆器,这套以大秦岭天然生漆为原料创作的产品,完美诠释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美学的交融。
![]()
器以载道
产品美学解析
![]()
本系列茶具以秦岭优质生漆为基底,在延续秦漆“实用为本”核心理念的同时,巧妙融合秦地文化符号与现代极简美学。
![]()
![]()
![]()
设计提取石窟雕塑、彩陶纹样等历史元素,结合天水、关中地区特有的民俗风格,通过现代设计语言重新诠释。
![]()
在经典玄纁二色的演绎中,既蕴含《周礼》“玄纁天地”的哲学意境,又契合当代茶道审美需求。
![]()
![]()
每件作品既是为现代生活设计的实用茶器,更是可触可感的地域文化载体,展现着秦地文化的独特魅力。
![]()
千年漆脉
历史源流与产业现状
![]()
秦漆,特指源自秦文化,依托秦岭优质生漆资源发展起来的漆艺体系,是中国漆艺中极具代表性的一支。
![]()
由于秦岭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适中,土壤肥沃,极适宜漆树生长,素有“漆乡”、“漆海”之称。
![]()
早在春秋时期,偏居西垂的秦人已开始制作漆器;至战国秦汉,形成了“实用为本”的鲜明特色,漆器成为重要手工业门类,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漆器印证了当时的精湛技艺。
![]()
采集生漆非常不易,遵循“三伏割漆”的古法,单棵漆树年产漆不到250克,因此有“百里千刀一斤漆”的说法。
天然生漆采集成本高,且传统手工艺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在与工业化生产竞争时面临压力。如何在生产中既保留秦漆技艺的精髓,又能适应现代市场和审美,是产业发展的难题。
![]()
薪火相传
秦漆传承与当代创新
![]()
面对传统工艺在当代的传承危机,秦漆阁品牌在第七代传承人肖云峰的带领下,积极探索系统性创新路径。
![]()
品牌根植于自清代道光年间延续的“种漆-割漆-制器”完整产业链,将工艺与秦岭地域生态深度融合,赋予秦漆独特的“在地性”特质。
![]()
为突破技艺传承瓶颈,品牌构建了覆盖全学段的漆艺教育体系:
![]()
开设传统漆器实验课教学现场
2021年推动漆艺走进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开创性地将漆器课程融入文物修复教学体系;
![]()
西安西电实验小学漆艺课程
2022年联合西安市高新区第三十一小学设立陕西省首个小学漆艺课程及研学基地;
![]()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漆艺课程实践
2024年积极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从创意构思、技艺打磨到项目策划,提供专业细致指导,助力青年漆艺人才成长。
![]()
十余年来,肖云峰通过一对一教学模式,培养了来自全国19个省市、年龄跨度从19岁至74岁的二百余名学员,包括高校师生、社会爱好者和国际留学生,形成了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格局。
![]()
在产品创新方面,品牌将昔日服务于宫廷贵族的漆器转化为符合现代生活的日常用品:
![]()
![]()
品牌开发的茶具、餐具、首饰等系列产品,既保留了秦地山水纹样和关中生活美学的文化基因,又融入了现代设计语言,使传统漆器以更亲切的姿态融入当代生活场景。
![]()
同时,品牌通过“漆园研学”项目让公众亲身体验割漆、制胎、髹饰的全过程,并借助数字技术构建工艺价值认知体系。
![]()
![]()
![]()
在传播层面,品牌积极参与国际丝路艺术节、“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等国内外重要活动,推动秦漆从地域工艺向国家级“陕西好礼”升级,实现了传统文化与当代价值的成功对接。
![]()
秦漆的传承如同漆器打磨,在时间中沉淀光泽。肖云峰与秦漆阁以敬畏之心守护传统,以创新精神拥抱当代,让古老技艺真正融入现代生活,这是工艺的延续,更是文明在新时代的生动绽放。
![]()
关于国工优品
国工优品点评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推出的公益活动。
活动旨在发现和鉴赏植根民族文化、融合当代科技、自主创新制作、符合现代审美的高品质国产消费品,助力东方文化复兴和高端品牌打造。
以上是本期国工优品的全部内容,感谢阅读、订阅、点赞。
想看什么点评,欢迎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
国工优品
微信号|国家工艺美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新浪微博|国工优品
小红书|国工优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