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绒服售尽、水管冻爆、全城限电、去抢修的工作人员因低温导致死亡,医疗系统瘫痪、仅仅一个月,气温骤降100度,整个城市变成冰雕。
树木还没落叶就已经变成粉末,河流都被冰封,地表上再也找不到一滴水,如果这是极寒末日爽文,那西伯利亚的奥伊米亚康每天都在经历末世。
![]()
这里常年保持在零下60-70℃的极低温度,大多数动植物都无法在这里生存,但就是这样一个人类禁区,却有一个小村庄矗立在“风雪之中”。
这里生存着大约900人,村内居然还有一个小卖部,一个苹果卖到30元,一斤牛肉却只要10元,这里的物价完全颠覆着我们的认知。
![]()
即便如此,为何有人还愿意居住在如此极寒之地?难道他们实在适应“末日爽文”吗?
![]()
在地球的一个角落,有一个小卖部,被誉为世界最“冷”的商店。
在这里,一个普通苹果的售价超过30元人民币,牛肉却卖到10元一斤,究竟是什么地方,能让水果变得像珠宝一样珍贵?
![]()
答案隐藏在西伯利亚的东北角,一个被群山温柔环抱的村庄里。
这里,就是拥有“地球寒极”之称的奥伊米亚康。
![]()
而它最著名的纪录,是令人窒息的零下71.2摄氏度。
造就这极致寒冷的,并非只有遥远的距离。
奥伊米亚康就像一个被大自然精心设计的“巨型冷气陷阱”。
![]()
周围的山脉如同高大的屏障,它们“深情”地留住了每一缕南下的寒流,让冷空气在此安家落户,久久不愿散去。
![]()
但这还不是全部,这里的大地常年披着洁白的冰雪外衣,这层外衣仿佛一面巨大的镜子,将本已微弱的阳光大部分都“反射”回了天空。
![]()
大地几乎无法吸收到任何热量,于是,寒冷便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生生不息。
气温之低,超乎于常人想象,一到冬季,这里的空气几乎冻结成无形的“冷刺”。
这么说吧,稍微不注意,裸露的皮肤可能因冻伤失去知觉。
![]()
更有网友调侃:“在这里呼吸,连空气都会变成冰雕。”
奥伊米亚康这个独一无二的极寒王国,也造就了那个小卖部里令人咋舌的物价。
![]()
在奥伊米亚康的村中小卖部里,存在着一个令人费解的经济现象:一颗普通的苹果标价超过30元,而一斤新鲜牛肉却只需10多元。
这个违背常理的价格颠倒,揭开了极地生存经济的面纱。
![]()
在零下60多度的天气里,这间小卖部不仅能坚强活下来,还能成为村民冬季补充物资的重要来源。
这个小卖部商品价格与常识背道而驰。
![]()
苹果这类看似平常的水果,其价值堪比奢侈品,而牛肉这种通常被视为优质蛋白的食材,却显得格外亲民。
这种奇特的价格体系,正是极端环境重塑经济规律的生动写照。
![]()
谁又能想到,这些鱼、牛肉直接堆在店门口,只因这里极寒的气温,比任何冷冻设备更高效。
更让人惊讶不已,这些冻得像石头一般的肉,价格却异常低廉。
![]()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隐藏在一段跨越千里的艰难旅程中。
每一颗苹果都要经历难以想象的跋涉:从温暖的种植园出发,搭乘特制的保温货车,穿越被冰雪封锁的道路。
![]()
运输途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延迟,都可能导致整批货物冻坏报废。
这些隐形的成本,最终都凝聚在了那个令人咋舌的标价上。
![]()
相反,牛肉的低价背后,藏着当地人世代相传的生存智慧。
奥伊米亚康周边适宜发展畜牧业,肉类供给相对稳定。
![]()
更妙的是,这里的自然环境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的巨型冰箱,零下五十度的气温让肉类保鲜变得轻而易举,几乎不需要额外的储存成本。
这里的人秋季会捕猎和捕鱼,储备马肉和鱼类,还有驯鹿肉。
![]()
天气稍微暖和一点,这些动物活跃,捕捉起来就会相当容易。
这也就是一个普通的苹果能卖到30元一个的“天价”,而肉类就十分容易得到。
除了饮食方面,取暖生活下来也是另外一个更重的挑战。
![]()
在奥伊米亚康,清晨出门是一场精心计算的冒险。
当地居民穿戴衣物的时间远超你的想象——每一层都有着关乎生命的讲究。
![]()
他们身上的装备看似古朴,却蕴含着对抗极寒的千年智慧。
这里的汽车从不轻易熄火,即便停靠在路边,引擎也持续低鸣。
![]()
这不是浪费,而是一种生存策略,车辆底部暗藏玄机,特殊的加热装置确保机械不会在严寒中"休克"。
每一次出行,都是人与机械并肩作战的考验。
![]()
走进当地人的厨房,你会发现食材的储存方式令人惊叹。
牛奶以"砖块"的形式出售,鲜鱼坚硬如铁,仿佛一件件冰雕艺术品,这些独特的保存方式,正是当地人应对自然的智慧结晶。
![]()
最令人称奇的是他们的御寒装备,用特殊材质制作的靴子,能让双脚在零下六十度的环境中保持温暖;厚重的皮毛大衣看似笨重,却能在十分钟内让体温维持在生存所需的温度。
![]()
每一件衣物都是一个微型生存系统。
在这里,连呼吸都需要技巧。
![]()
一次不经意的深呼吸可能会让肺部受到冻伤,而一个简单的呵气则会在空中绽放出冰晶的花朵。
这些看似魔法的现象,不过是当地人再普通不过的日常。
![]()
奥伊米亚康人用无数个这样看似微小却至关重要的"神操作",编织成一套完整的生存法则。
零下60℃的严寒几乎是无孔不入,屋内取暖更是每天最重要的事情。
![]()
待到稍微暖和的夏天,村民们都会花上一两个月的功夫去砍伐桦树和松树。
这种木材燃烧值更高,说白了就是耐烧,是当地取暖的理想燃料。
![]()
那么,这里的孩子还需要上学吗?
答案毋庸置疑,肯定要去上学。
而他们停课的标准是零下53℃,这对于很多地方已经很难接受,殊不知,在这里属于常态。
![]()
在零下六十度的奥伊米亚康,有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这里的居民脸上总是挂着温暖的微笑,仿佛生活在春暖花开的南方。
![]()
这种与严寒格格不入的温情,究竟从何而来?
村里的公交车候车亭总是人影绰绰,人们似乎并不急着上车。
![]()
走近观察才会发现,这里藏着让外来者惊讶的秘密——候车亭里永远洋溢着春天般的温暖。
这个看似普通的公共设施,实则是村民们精心设计的温暖驿站。
![]()
更令人惊讶的是当地人的社交生活,在滴水成冰的冬夜里,家家户户的窗户却透出温暖的灯光。
他们发明了一种独特的"室内夏日派对",在温暖的木屋里,人们穿着单薄的衣衫,品尝着自制的果酱,仿佛外面的严寒只是一个遥远的传说。
![]()
村里的长者说起一个代代相传的信念:"寒冷可以冻结河流,却冻不住人心的温度。"
这句话在孩子们身上得到了最好的印证——即便在零下五十度的天气里,你依然能看到他们在户外嬉戏,红扑扑的脸颊上绽放着最灿烂的笑容。
![]()
村民的坚韧和乐观,也让我们看到人类在困境中如何生存、创造和繁衍。
话说,你想去感受一下吗?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