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环境网)
转自:中国环境网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千百年来,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诗传诵不衰,“杏花村”也成为人们心中的诗和远方。在湖北省丹江口市习家店镇东北部,也有一个杏花村。近年来,杏花村涓滴不遗保护生态,创新发展“三花”(杏花、油菜花、桃花)经济,办好乡村建设“六件事”,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小水井”守护大生态
在杏花村,可以看到道路两旁树木蓊郁苍翠,村居错落有致,河水澄澈明净,优美的环境让人心旷神怡。村民王华正在村里新建的“杏福小水井”清洗衣物。这个“小水井”呈“十”字形,上面的池子可以洗菜,下方3个池子可以同时供3人洗衣。
“‘杏福小水井’是一个便民洗衣池。以前我们在河里洗衣服,现在大家都在‘杏福小水井’洗衣服。”王华说。
杏花村村民沿河而居,此前习惯到河边清洗衣物,而含磷洗衣粉免不了对水质造成影响。“杏福小水井”建成后,不仅方便村民洗衣服,还保护了水质。
“洗衣池下方有管道,村民洗完衣服的水被统一收集到村里的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杏花村党支部书记李国玺介绍,在开展大柏河小流域治理过程中,他们推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模式,实现全村生活污水“零直排”。
“厨房里的油污很容易把污水收集管网堵塞,厨房废水先进入油水分离器过滤掉油污,然后排入化粪池、污水处理站。”顺着李国玺手指的方向看去,每户农家厨房外墙角都安装了一个油水分离器。“我们家距丹江口水库约4公里,不让一滴污水流进库区,当好忠诚‘守井人’,大家都有责任。”村民舒富军说道。
在杏花村,不仅把有形的生活污水全部收集处理,对无形的农业面源污染也努力做到“涓滴不遗”。目前,村里正在临河农业生产生活较集中区域建设生态脱氮沟,通过喜氮植物吸附、反硝化菌作用,有效减少氮污染。
近几年,杏花村新建集中养殖区3处,实现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同时,依托村规民约和积分制管理,鼓励农户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由保洁员统一回收后按照“能埋的、能卖的、能烧的、有害的”进行分类处置。目前,全村设置资源回收屋4座、集中沤肥池3处、生活垃圾暂存点7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率达到100%。
小花朵带来大“钱”景
赏“三花”、摘猕猴桃、游大柏河水库、品农家菜肴、住民宿……近年来,华丽转身的杏花村积极将生态“颜值”转化为发展“产值”,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杏花村最大的卖点是独特的山水资源。”李国玺表示,“我们这里有4000多亩杏树,以及一个总库容276.7万立方米的水库,风景美得很。”
早些年,李国玺口中独特的山水资源“养在深闺人未识”,并没有给村里带来多少实惠。
20世纪80年代,原崔家坪村从山西引进第一批杏树,尝试“靠山吃山”。2002年,崔家坪村与小柏营村合并,后改名为杏花村。“那时,杏子价格低,并且受市场影响较大,光靠卖杏子挣不了几个钱。”村民张强回忆道。
时光流转,杏树慢慢长大。每逢春天,4000多亩杏花开遍山野,灿若云霞,吸引许多城里人前来观光。杏花村人开始尝试第二次“靠山吃山”,发展起了“花经济”。
自2017年起,每逢春暖花开,丹江口市便依托桃花、杏花和油菜花资源,在杏花村举办“三花节”“啤酒烧烤节”“年货节”。借着赏花潮,一些瞅准商机的村民回乡办起农家乐。
“活动期间,每天有两万多名游客,生意好的农家乐一天能挣上万元。”李国玺说,“三花节”办了好几年,村里的农家乐也增长到15家。
2021年,杏花村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当年,丹江口市成立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丹江口市“两山”转化实践中心,对全市山水林田湖草、农村宅基地、集体经营性用地等闲置资源进行统一收储、管理、开发、运营,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闲置的老村部和50多亩集体土地经第三方机构评估后,作价166万元存入‘两山’转化实践中心,闲置资源变成了资产,‘两山’转化实践中心每年向村集体发放存储收益4.57万元。”李国玺介绍,中心随后融资2680万元做“转化”文章,村里以166万元资产入股,双方共同建设早春三花民宿酒店。
早春三花民宿酒店建成并对外营业后,带动村里30多人就业。
“每年节假日,房间很快就会被预订一空,不少是‘回头客’。”早春三花民宿酒店有关负责人说。
据悉,杏花村先后吸引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市烟草专卖局等在村里建设1500亩猕猴桃科研基地和350亩雪茄烟叶试验基地。村集体经济收入130万余元,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万元。
小积分激发大能量
笔者近日走进杏花村村民李云财家时,看到他正在清扫自家院子。一天扫两次,不仅让院子干净整洁,还能攒积分、兑奖品。
2022年以来,杏花村创新开展农户积分制管理,设立积分兑换超市,从讲究卫生、遵纪守法、勤劳致富、移风易俗等10方面设定积分标准,用积分量化农户日常行为,综合运用物质奖励、精神鼓励等方式,强化村民自治。积分兑换超市由村集体负责运营管理,实行“活动有积分、积分有奖励”的运行机制。全村每季度从积分排名靠前的村民中评选一批“村级好人”,制作“好人榜”,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最初开展积分兑换工作时没有经验,部分村民有意见。后来我们对积分制管理办法进行完善,探索建立‘1+5+N’积分评价体系。‘1’是支持村‘两委’工作,‘5’是群众参与‘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等方面的表现情况,‘N’是违反党纪法规、村规民约等行为的扣分项。”习家店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蔡明坤表示,“在积分评定上,我们建立投诉反馈机制和第三方评价机制,把积分评定权交给群众,评定结果公开公示,及时复核有异议的积分,推动形成人人参与积分、人人参与治理的良好局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