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沪网了解到,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定于2025年10月15日召开2025年第41次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会议。届时将审议厦门优迅芯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迅股份”)的首发事项。
据悉,优迅股份作为国内光通信领域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注于光通信前端收发电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光通信电芯片是光通信光电协同系统的“神经中枢”。作为光模组的关键元器件,光通信电芯片承担着对光通信电信号进行放大、驱动、重定时以及处理复杂数字信号的重要任务,其性能直接影响整个光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光模组(包括光收发组件、光模块和光终端)中,应用场景涵盖接入网、4G/5G/5G-A无线网络、数据中心、城域网和骨干网等领域。
据招股书显示,优迅股份本次拟募集资金80,906.50万元,募集资金扣除本次发行费用后将用于公司下一代接入网及高速数据中心电芯片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车载电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800G及以上光通信电芯片与硅光组件研发项目,具体如下:
![]()
(截图来源于优迅股份招股书)
早在9月19日,优迅股份便迎来了自己的首次上会,只不过遗憾的是,优迅股份首次IPO被暂缓审议。前次上会,上市委主要围绕优迅股份的业绩可持续性、实控人控制权稳定性及股份支付会计处理合规性等问题展开问询。
中沪网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优迅股份还存在以下疑点,利润“腰斩”,毛利率下降明显;产品结构单一,单价不断下降,利润被压缩;采取Fabless经营模式,研发费用远不及同行。
01
利润“腰斩”,毛利率下降明显
据招股书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2023年、2024年、2025年1-6月(以下简称“报告期”),优迅股份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3,907.23万元、31,313.34万元、41,055.91万元、23,849.87万元,同期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分别为9,573.14万元、5,491.41万元、6,857.10万元、4,168.69万元。
2022—2024年,优迅股份虽然营业收入整体呈增长趋势,但是净利润整体却呈下滑趋势,毛利率更是持续下滑。报告期各期,公司主营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55.26%、49.14%、46.75%、43.48%,毛利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下降了11.78个百分点。
报告期各期末,优迅股份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12,978.43万元、9,035.85万元、17,496.63万元、14,294.14万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38.48%、25.45%、32.55%、25.65%。可以看出,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余额较大。另外,2022年-2024年,公司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分别为0.73%、4.64%、7.96%。需引起注意的是,2022年-2024年,同行业可比公司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分别为9.06%、16.60%、16.00%。不难看出,优迅股份存货跌价计提比例远远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
02
产品结构单一,单价不断下降,利润被压缩
优迅股份毛利率之所以出现下滑与其自身产品价格不断下降有着直接联系。
据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优迅股份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于光通信收发合一芯片、跨阻放大器芯片等芯片产品的销售。其中来自于光通信收发合一芯片收入分别为29,278.47万元、27,274.74万元、34,032.72万元、20,679.63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6.72%、87.15%、82.92%、86.74%,占比较高。由此可见,公司产品结构较为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
据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各期,优迅股份光通信收发合一芯片销售单价分别为2.66元/颗、2.55元/颗、2.49元/颗、2.29元/颗;跨阻放大器芯片(TIA)销售单价分别为1.01元/颗、0.68元/颗、0.61元/颗、0.56元/颗、限幅放大器芯片(LA)销售单价分别为1.27元/颗、1.17元/颗、1.16元/颗、1.06元/颗,激光驱动器芯片(LDD)销售单价分别为3.73元/颗、3.64元/颗、2.95元/颗、3.00元/颗。
从上述产品单价来看,报告期内,优迅股份核心产品光通信收发合一芯片、跨阻放大器芯片、限幅放大器芯片、激光驱动器芯片销售单价基本都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造成产品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就是行业竞争不断加剧所造成的,毫无疑问,产品价格的下降,自然也就压缩了公司的利润空间,这也难怪公司出现营业收入增加,净利润却反而出现下滑的情形。
03
采取Fabless经营模式,研发费用远不及同行
在面对上述利润下滑,毛利率下降的背后,优迅股份还面临竞争对手的疯狂进攻。
据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各期,优迅股份研发费用分别为7,167.53万元、6,605.24万元、7,842.86万元、3,770.03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1.14%、21.09%、19.10%、15.81%。剔除股份支付,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6.68%、21.09%、17.59%、14.24%。同期同行业可比公司研发费用率均值分别为21.74%、31.65%、31.45%、30.21%,剔除股份支付,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均值分别为20.55%、30.01%、29.68%、27.87%。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率远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在竞争对手不断加大研发的情况下,公司在研发投入相较于同行来说却比较吝啬。
另外,研发费用中还存在委外研发费用的情形。主要系公司与外部单位进行合作研发支付的费用。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中的委外研发费用分别为364.61万元、628.28万元、809.71万元、397.91万元,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委外研发的增加,这就不免让人怀疑自身独立研发能力?
另外,优迅股份在生产上采取Fabless模式,公司仅从事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对于晶圆代工及封装测试等生产活动均通过委外方式进行。公司完成芯片设计版图后,先向晶圆代工厂商采购晶圆,然后将晶圆发送至封测厂,向封测厂采购封装、测试服务。这也就是说,优迅股份并没有属于自己的晶圆厂。
一般来说,采取Fabless经营模式的企业,主要依赖外部代工厂的产能和工艺支持,若供应商出现产能不足、技术故障或供应链中断(如地缘政治冲突、境外企业断供),可能导致产品延期或停产。另外,由于设计与制造分离,这就导致双方在工艺、质量标准等方面需频繁沟通,增加协调成本。一旦代工厂工艺能力不足时,可能导致产品研发周期延长,影响市场竞争力。同期Fabless企业需提前备货,而优迅股份存货账面价值较高也从侧面说明这一点。
更 多 财 讯 咨 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